证券时报记者 李映泉
2025年4月,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搅动全球。作为国内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的外贸行业形势也备受市场关注。
广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全市整体出口增速7.8%。腾道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别中,包括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定制家居等,几乎涵盖了广州大多数出口优势品类。
服装商圈热闹依旧
广州沙河服装批发商圈是华南服装行业风向标之一,该商圈由23个服装批发市场组成,有近2万个档口,日均出货量逾3000吨。该商圈依托临近十三行面料市场的优势,以品种多、上新快(每日可上新2000多个款式)、打样周期短(仅需1~3天)等综合优势,在内地批发商和海外采购商群体中深受欢迎。
4月10日,证券时报记者前往沙河服装批发商圈发现,这里热闹一如既往,满载服装货物的手推车来来往往,让本就不算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水泄不通。虽有些杂乱,但“烟火气”十足。
陈老板是一位在该商圈经营了十余年的服装批发商户,在主做国内批发市场的同时,也会承接部分海外订单。当证券时报记者问及是否会受到近期关税风波的影响时,陈老板连连摆手,“没有影响,我们主要的外商客户群体是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订单一直比较稳定。虽然以前也曾经做过一些美国的订单,但现在会比较谨慎”。
临近沙河服装批发商圈,长运物流集散中心是该商圈赖以生存的物流支柱。记者在这里看到,大包小包的货品堆积成山,物流叉车也在繁忙地工作,将一批批货物分拣处理并等待发往各地。
位于广州越秀区的迦南美地国际采购中心,又被称作“迦南外贸服装城”,是一家主要经营外贸服装的批发中心,曾获得“外商必逛商场”的称号。在迦南外贸服装城内,记者也看到了不少外商的身影,有的在不同门店中穿梭寻觅,有的则在店主的热情招待下亲手体验服装的质感。临近晚餐时,位于该商场一楼的餐厅内也坐满了外商客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迦南外贸服装城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非洲客商。据一位商户介绍,这里的客户大部分都来自于非洲,而迦南外贸服装城也是“非洲及中东对华贸易协会”会员单位。
对于关税的问题,该商户同样对记者表示影响不大,“我们的主阵地在非洲和中东,特别是在非洲十分畅销,来自欧美客户的占比相对较少。目前有个别美国客户的采购意向因关税而处于观望状态,但我们绝不会因为关税而给予他们低于其他客户的报价。”
汽配布局多元化市场
广州作为汽车产业大城,其汽配产业同样享誉海外。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广州益友国际汽配用品展贸中心,是海外汽车用品采购商的钟爱之地,这里也被称作“广州汽配对外贸易的窗口”。
进入广州益友国际汽配用品展贸中心,证券时报记者看到了更为多元化的外商群体,既有金发碧眼的欧美客商,也有裹着头巾的中东客户。在一家经营汽车沙发的商户门店内,记者看到多位外商客户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商业洽谈。
“我们几乎没有美国的业务。”位于广州益友国际汽配用品展贸中心内的一家商户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持续不断地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和RCEP等新兴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近几年还取得了逆市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国制造网获得的一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制造网平台在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市场的流量增幅分别达到了58%、38%和32%,以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市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市场,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这一趋势在2025年一季度还得到了强化。
“中国外贸企业在全球化新格局下,应积极布局高增速市场,锚定高潜力行业,以实现突围和发展。”中国制造网国际事务总监、特展项目负责人林浩表示。
企业积极转型突围
B2B跨境贸易交易平台“中国外贸家”创始人王跃能指出,关税压力就像催化剂,作为外贸企业需以“政策为盾、创新为矛”,让企业加速从“汗水外贸”向“智慧外贸”转型,通过深耕新兴市场、技术升级、供应链重构实现突围。
广东铭宸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美璇表示,在五六年前,他们公司的客户几乎都来自欧美,尤其是美国。经过这几年不断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等新兴市场,现在美国市场只占其业务不到10%。“这几天美国客户都急着和我们联系,他们的超市都被扫荡一空了,也没有囤货能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反倒一点都不急。”
林美璇坦言,现在新兴市场的订单还相对稳定,但这些市场的客户购买力不强,因此倒逼企业要不断创新产品刺激他们的眼球。“这也让我们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广州速鲨鱼网络科技创始人张海涵同样表示,在外贸市场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时候,企业应当避免因短期政策波动而过度悲观,同时做好自己,通过技术创新(如AI设计工具、柔性供应链)提升自身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