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柳为媒,山河情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7:53:00    

以柳为媒,山河情深

4月1日至3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多地代表共同缅怀民族英雄左宗棠

4月3日,雨花区跳马镇左宗棠墓前,多地代表共同缅怀民族英雄。长沙晚报通讯员尹理 供图

长沙晚报4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若非倾力排众议,中华月圆六缺一。内乱平定新疆收,陕甘宁青巩金瓯。故土新归置行省,祖国版图始完整。团结各族远见长,铸剑为犁固边防……”4月3日,伴随着湘阴县左宗棠学校的学生代表集体诵读《左文襄公颂》,一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明祭英雄——缅怀民族英雄左宗棠”的祭奠活动,在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左宗棠墓前举行,新疆哈密市、湖南长沙市、岳阳市、湘阴县及左氏宗亲代表等在此共同缅怀民族英雄左宗棠。

4月1日至3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新疆哈密市代表来到左公故里湘阴县,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思政课、左公柳栽种、祭祀民族英雄左宗棠等活动,以独特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缅怀民族英雄。

一柳一土延续两地情谊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是我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今年4月1日,新疆哈密市的代表跨越千里来到湘阴县,赠予“第三代左公柳”幼苗。据了解,“第三代左公柳”幼苗都源自哈密百年左公柳母本培育,树龄均为1年以上的幼苗。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率领湖湘子弟收复新疆过程中,沿途种下柳树,不仅防风固沙,也成就了“左公柳”的百年佳话。

湘阴县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易小武介绍,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不仅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还开创了“新栽杨柳三千里”的壮举。如今,“左公柳”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也串起了湘哈两地的千里家国情。

4月2日,在湘阴县左宗棠学校,哈密市、岳阳市、湘阴县的代表和学生代表们拿起铁锹,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植入土中,培土、浇水。当天下午,大家又来到左宗棠故居柳庄进行植柳活动。柳庄是左宗棠青壮年时期的故居,在春日的暖阳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庄重,大家漫步在柳庄的小径上,感受着当年左宗棠耕读传家的生活气息。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湘哈两地情谊的延续,是左公精神的传承象征。”哈密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钟锐钧感慨地说。

从天山脚下来到湘江畔,和“左公柳”一道而来的还有一份特殊礼物——取自左宗棠当年在哈密凤凰台大营驻地的故土。

“当年左公带着湖湘子弟的忠勇西出阳关,今天我们把他守护过的这捧热土带回湘阴故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郝常立动情地说。

具象化教育加深文化传承

一株柳、一抔土,这些实物不仅连起了过去与现在,更让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具体化。在左宗棠学校,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带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课,就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4月3日上午,在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大家沿着数十级石阶一路向上走,来到左宗棠墓前。墓前两侧华表刻着的“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对联,让众人肃然起敬。

“左公柳的故事我早已熟知,它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来自天山脚下的左公柳幼苗在校园里扎根,让我感觉历史与现实紧紧相连,也感受到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传承精神的责任。”左宗棠学校八年级学生张哲轩说。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历史,更通过亲手栽种左公柳、聆听先辈事迹,将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化。这种体验式教育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意识。”湘阴县左宗棠学校校长刘立峰说,“左公柳承载着历史记忆,见证了先辈们的坚韧不拔,如今它扎根校园,激励着师生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湘阴县是左宗棠的故乡,哈密则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要地、善后治理的驻节之地,两地因左宗棠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易小武说,“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更是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传递,也让哈密与湘阴在左宗棠文化的纽带下,联系更加紧密。”

“我们想以‘柳’为媒、以‘土’为证,感念左公家国情怀,续写两地深厚友谊。”哈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共同缅怀左宗棠,激发更多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厚植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