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华生物业绩概况(来源:东方财富)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4月28日,科华生物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59亿元,同比下滑27.5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6.41亿元,同比扩大173.74%,亏损幅度创上市以来新高。
科华生物分季度业绩情况和总资产变化情况
其中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09亿元,同比下降21.9%;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14亿元变为亏损5.18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截至四季度末,公司总资产52.3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3.1%;归母净资产为33.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9.71%。
作为中国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先行者,科华生物在经历集采政策深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后,正面临着上市21年(科华生物于2004年登陆港交所)来最严峻的经营考验。
收入与成本
营收结构深度调整:自产与代理业务双承压
从业务构成看,科华生物核心收入来源呈现显著分化。
自产产品收入8.66亿元,同比下降38.90%,占总营收49.22%;代理产品收入8.38亿元,同比下降12.86%,占比47.66%。这种结构性下滑折射出行业生态的深刻变革。在国内市场,江西27等省糖代谢试剂集采、安徽等28省肿瘤标志物集采等政策落地,导致生化、酶免、发光类产品价格承压,自产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2.95个百分点至51.2%,代理产品毛利率更降至18.31%。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海外市场表现成为唯一亮点。依托意大利子公司TGS的本地化运营优势,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财报显示,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62%至4.02亿元,占总营收22.86%。艾滋病诊断试剂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PQ认证,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等多个组织和国家列入采购目录。
非主营业务分析
亏损主因透视:政策冲击与资产减值共振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利润表下滑。首先,行业集采常态化引发价格体系重构。其次,资产减值或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财报中表示,公司对可能存在减值风险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梳理发现,科华生物对存在减值风险的应收账款、存货计提减值损失合计4.19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1.94亿元,存货减值2.25亿元。
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8.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64%,比重增加0.45%。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战略破局:技术创新与市场重构并进
面对行业变局,科华生物正加速战略转型。在技术层面,公司全年研发投入1.99亿元,占营收11.3%。
市场策略上,国内三级医院覆盖率约60%,血站覆盖率约40%,国家级省级疾控全覆盖、市级疾控覆盖率约80%,已与数千家国内外代理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先后出口至海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二类、三类注册证 22 张,新增国外认证 100 余张,新产品完善了公司传染病疾病套餐、生化免疫仪器系统方案、质谱领域等布局,广泛覆盖血液疾病检测、肿瘤早期筛查、传染病检测等医疗诊断的热门领域。在海外多个国家逐步建立本地服务体系,实现在越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诊断仪器及试剂的产品注册和销售。
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19.9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89.45%
财务费用同比增加71.81%
未来挑战:现金流与战略平衡术
尽管公司采取降本控费措施,2024年在体外诊断行业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9.99%,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仍为-5011万元,显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尚未恢复。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1.81%至2179万元,反映企业在资金筹措、债务管理或外部经济环境等方面面临一定压力或调整。
从行业趋势看,根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4 版)》,2024 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1200亿人民币,与2023年的市场规模基本持平。未来五年,中国IVD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5-8%,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650亿元。科华生物能否在质谱、化学发光等赛道实现突破,同时将海外收入进一步,将决定其能否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重获增长动能。
科华生物2024年财报揭示的不仅是IVD行业中部分企业的经营困境,更是中国IVD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的缩影。对于科华生物而言,2025年或将成为决定其行业地位的关键一年,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正在从短期业绩波动转向长期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