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宁波银行2024年再度交出一份稳健的答卷。4月9日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宁波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3.1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9%至666.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23%至271.27亿元。
同时,该行不良贷款率连续18年稳居1%以下,2024年末不良率为0.76%、拨备覆盖率389.35%,一系列核心指标在上市城商行排前列。在规模扩张与质量坚守的双重考验下,这份成绩单不仅印证了其穿越周期的韧性,更彰显了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深厚根基。
作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为数不多的城商行,宁波银行始终秉持“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以专业为舟、以创新为桨,在金融服务的深海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航路。通过深耕“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的赋能体系,宁波银行将资源精准锚定客户需求——从汇率避险的智慧风控到“鲲鹏司库”的业财融合,从跨境金融的全球链路到普惠小微的毛细血管,每一笔业务都凝结着“用专业创造价值”的初心。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宁波银行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宁波银行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活水”活水滴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仅提升了服务质效,更铸就了稳若磐石的资产质量。
在创造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维度上,宁波银行始终恪守平衡之道。宁波银行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以高比例分红回馈股东信任。站在总资产突破3.1万亿的新起点,宁波银行始终坚守底线思维,规模、效益、质量齐头并进,力争“稳中求进、进而有为”,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深沉的动力。
宁波银行根植长三角经济腹地,持续深化“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动态优化总分机构与子公司协同网络,构建起“区域市场+协同发展”发展策略。面对实体经济多元化需求,该行创新打造分层分类客户经营体系,以名单制管理与网格化营销双轮驱动战略客户导入与深度经营,截至报告期末,宁波银行的客户总量突破17万户,较上年净增2.03万户。
在服务国家战略实践中,宁波银行聚焦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绿色转型等实体经济核心发展需求,加速推进业务数字化、场景化转型,综合运用本外币贷款、商票、银票等多元化金融工具,配套流程优化提升融资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4947亿元,较上年末净增971亿元,同比增幅24.42%。
紧扣“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宁波银行精准实施资源倾斜:科创金融领域优化“公司——零售——投行”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特色产品体系,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普惠金融持续完善“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服务体系,持续扩大普惠覆盖面,用金融“活水”活水精准滴灌各类市场主体、三农主体;数字金融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将银行的系统无缝对接到客户的数字生态,用“科技+系统”打通客户数字化的堵点。
正是差异化发展路径,驱动该行2024年核心指标全线突破,客户存款站上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24%;贷款及垫款规模突破1.48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7.83%,两项核心指标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宁波银行凭借其多牌照优势,强化子公司协同力度,推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和培育更多盈利增长点,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 年,宁波银行营业收入 666.31亿元,同比增长 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1.27 亿元,同比增长 6.23%;非利息收入 186.38 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27.97%。
而多元化的利润中心成为其稳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宁波银行持续深化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九大利润中心建设,提升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四个子公司利润中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盈利构成中,三大经营底线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投资银行方面,宁波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投行客户融资总量达5449亿元,投行客户突破 5000 家。债券主承方面,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2,596 亿元,连续五年在银行间市场位列区域性银行前列,累计发行量超 1.7 万亿,位居区域性银行第一;探索绿色和科创领域的债券产品创新,发行绿色及科创类债券 131.4 亿元,包括全国首批两新债券、全国首单科创主体发行的可持续挂钩绿债、浙江省首单两新债券等。
金融市场方面,宁波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交易量排名稳居全市场前列,国开债承销量排名第5,国债承销量排名第10,外汇做市综合排名第11。
子公司矩阵中,永赢基金以5296亿元公募规模稳居行业前列,较上年末增加 1697亿元;永赢金租的租赁资产余额突破1300亿元跻身行业11强;宁银理财管理规模达4735亿元实现净利润 7.44 亿元;宁银消金贷款余额突破590亿元,实现净利润 3.03 亿元。
宁波银行透露,2025年公司将持续提升市场研判的前瞻性,把握市场趋势,用专业为客户创造价值,赋能客户发展。持续升级各利润中心的商业模式,加快实施“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赋能体系,持续积累公司在细分市场中的比较优势,不断提升 银行业务拓展与经营管理的水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在年报中表示:“将风险防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聚焦重点防控领域,依托数据驱动和模型策略,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及时调整风控策略,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
宁波银行以“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为战略罗盘,将风险防控深度融入经营基因,不断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规模、效益、质量的动态平衡中探索出一条独特发展路径。
从实践上看,宁波银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深化信用风险全流程管控。全面升级“全覆盖、穿透式”的资产质量监控体系,细化贷前、贷中、贷后标准化流程;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风险管理全生命周 期线上化、智能化管理;升级回访、预警、清收、处置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潜在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宁波银行还深化技术应用,建设并推广智能风控模型超市,实现全行范围优质模型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同时,稳步推进 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群项目建设,实现流程更顺畅、操作更便捷、风控更智能,为产品快速 迭代和风控精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在资本管理维度,宁波银行持续推动资本精细化管理,持续强化资本内生积累能力。与此同时,宁波银行尽力实现规模扩张、盈利能力和资本约束的平衡和协调。
年报显示,宁波银行积极研究新型资本工具,合理利用外源性融资,进一步加强资本实力。2024年,公司赎回2019年发行10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240亿元二级资本债,优化资本结构,提升风险抵御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为跨周期经营储备充足弹药。
通过建立资本内生增长与合理利用外源补充的动态平衡机制,2024年宁波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5.3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9%,总资产收益率为0.93%。
作为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宁波银行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和业绩表现,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展现出卓越的综合实力。2025年,宁波银行将以实体经济服务为核心任务,实施“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真心对客户好,扎实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用专业创造价值,防范好各类风险,推动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