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园林绿化中心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针对危害树木生长的天牛虫害问题,在中心城区启动生物防治试点工作。此举旨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施用,维护城市绿化生态平衡。
天牛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法桐、白蜡、柳、海棠、红叶李等树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消耗药量大、防治效果差,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为寻求更加科学、环保的防治手段,市园林绿化中心经调研后,决定在中心城区开展生物防治天牛试点项目,并邀请河南省虫害防治专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现场培训。此次试点选取如意湖全民健身公园作为试验场地。该区域法桐、白蜡、柳树分布集中,天牛虫害较为典型。
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市园林绿化中心主要采用3种生物手段。一是投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其成虫可将卵产在天牛幼虫体表,待卵孵化后,寄甲幼虫会钻入天牛幼虫体内取食,从而达到消灭天牛的目的。二是悬挂肿腿蜂虫茧。肿腿蜂同样对天牛幼虫具有很强的寄生能力。通过悬挂肿腿蜂虫茧,使其自然羽化后寻找并寄生天牛幼虫,实现对天牛种群数量的有效控制。三是在虫道内释放昆虫病原线虫,病原线虫通过寄生在天牛幼虫内并释放细菌致其死亡。
据介绍,这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充分利用自然界中昆虫间的制约关系,通过增加益虫数量实现对害虫的控制,既降低了农药施用量,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全媒体记者谢项伟)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