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_今日静安】
在上海市中心,“巨富长”街区是传统居住与新兴商业深入交融的典型样本。在这种居商混合的模式下,居民生活和商户经营之间难免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给双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
以往,传统社区治理通常是社区各方主体围坐协商,但面对复杂棘手问题时,这种方式容易陷入沟通僵局,不仅难以达成有效共识,还可能在一来一往的讨论中加剧矛盾冲突。近日,南京西路街道开展了一场以治理噪音为目标的“我在巨富长·探店行动”。居民深入商户开展“沉浸式探店”,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彼此理解、挖掘矛盾根源,共同探寻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以“共商、共议、共融”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新实践,为街区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店破题”开启共治新篇章
“请用三个词形容您眼中的本街区特色,说说为什么?”
“有没有什么街区治理小妙招是你见过、听过或想尝试的。”
本次探店行动的第一站是位于延安中路上的亚朵酒店。在启新公益社工的主持下,居民们在破冰活动中迅速理解活动主旨,交流氛围瞬间热烈起来。居民们在酒店经理的带领下参观酒店周边,重点走访了门口的839弄市政小马路。
据悉,这条马路是周边五家单位和锦延大楼居民出行的唯一通道,为保障交通顺畅与安全,酒店增加投入,聘请专职门岗维持秩序。居民们纷纷为酒店的做法点赞,认为这既改善了酒店周边环境,又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
有居民还提议,可以对锦延大楼大堂进行优化,开辟公共空间,联合店家和居民提供更多服务。这一建议也得到酒店、居民和居委的一致认同,现场随即启动“大家说”环节,就该建议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展开深入讨论,充分展现了“问题即时转化”的高效治理速度。
双层隔音玻璃背后的“共融”之路
位于巨鹿路上的大炎行凭借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众多顾客,店内既有传统的毛笔字、红色福字餐巾纸,又有比赛级摩托车作为装饰。
在与居民们的交流过程中,大炎行负责人透露,作为居民楼下的餐吧酒吧,在开店前就在居委的主持下,与周边居民进行了充分沟通,在装修时安装双层隔音玻璃,大大降低了噪音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一举措赢得大家认可,居民代表表示,正因店家的用心,大家遇到问题会直接到店里协商,而不是选择投诉。店家也表示与周边居民是共享生活空间的“立体邻居”,并承诺未来将继续保持沟通,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用“温情降噪”解锁噪音扰民新办法
巨鹿路758号的荣酒吧体量较大,风格典雅,服务多样。此前,因噪音问题被居民投诉后,店长专门前往对面居民楼体验噪音影响情况,并迅速落实了整改措施。
现在,酒吧在每天营业前会认真做好噪音处理工作,关闭露台卷帘门和对面楼道门窗,并在店内设置温馨提示:“对面的爷爷奶奶都睡了,请大家都小点声(be quiet)。”这一充满温情的细节,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街区管理站代表决定将这种“温情降噪法”纳入商户管理推广指南,提供给更多商户学习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站探店活动,南西·古柏编织社都会为商户精心准备手工钩针小礼物,作为“睦邻信物”传递着社区居民的心意,进一步拉近了商居双方关系。
活动还邀请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顾骏进行现场指导,顾骏指出,沉浸式协商营造了场景化共情氛围,居民了解问题成因和治理进展,商户展示应对措施和降噪设施,社会治理打出了刚柔相济的组合拳。未来商户可考虑形成常态化治理模式,比如建设“居民智库”,完善分贝监测机制,建立“噪音数据档案”,为整改和反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培育治理服务共生体,在解决停车等刚性诉求的基础上,推动商居联盟从矛盾调解组织向美好家园共同体转变,化应激式调解为预防式营造,实现治理理念提升与技术迭代,为基层精细化管理提供“南西方案”。
街道负责人表示,作为"南京西路街道巨富长街区共治联盟多元化协商共治"首场创新实践,本次活动创新了"以探店代会议、以体验促理解"的协商模式。后续,街道将继续构建"移动议事厅"机制,通过商户开放日、治理体验岗等形式,实现"解决一个点,带动一个片"的街区治理目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