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暖心救助 让爱回家——看溆浦县如何以“七化”服务为临时遇困人员排忧解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55:00    

近日,贵州籍年轻男子张某的亲人把一面写有“助人为乐、大爱无疆;寻回亲人,情暖人家”字样的锦旗送到溆浦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事务中心(以下简称“救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感谢该中心对在外流浪多年的张某暖心救助,并护送其回到亲人身边。

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救助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牵挂,一头系着困难群众的冷暖,提供精准、及时的救助服务,是党和政府殷切关怀的体现。

近年来,在溆浦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该县始终秉承“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和“规范救助,亲情服务”理念,着力实施“七化”救助服务,全力为临时遇困人员排忧解难,充分彰显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大爱情怀。

2024年以来,该县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679人次,护送受助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返乡89人次,为6名长期流浪智障对象寻亲成功。

护送救助对象回家

政策宣传广泛化,站内服务规范化,让救助更有力度

溆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巡查劝导、身份甄别、医疗救治等部门职责,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什么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市民怎样辨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能够提供怎样的帮助”……为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人文关怀,该县广泛普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去年以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份,更新求助引导牌16个,设置临时救助点3个,扩大了市民对救助管理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024年6月19日,溆浦县开展“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卫健、乡镇(街道)及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等走进救助事务中心,参观办公场所、设施环境等,让参与者亲身感受“阳光救助”传递的大爱情怀,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和支持救助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走进县救助事务中心,只见墙上公示的救助流程图一目了然,救助大厅宽敞明亮、救助流程公示上墙、受助房间干净整洁、餐厅设备齐全,受助对象衣着整齐,精神状态良好。

该中心严格落实《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坚持24小时文明、热情接待服务,依法依规开展好安全登记、站内照料、医疗救治、心理慰藉、救助返乡等工作。

在求助接待过程中,该中心要求要做到“六个一”服务,即:进行一次全面的政策宣讲、进行一个暖心的心理关爱、进行一轮热情的基本服务、进行一次快速的信息查询、进行一次严格的安全检查、进行一次必要的健康检视。并积极倡导“善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尽心”等“六心”服务素养,引导被救助人员疏解心结、重塑信心。

溆浦县社会救助事务中心救助临时遇困人员

街面巡查常态化,分类施救流程化,让救助更有精度

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复杂,分散范围广,仅凭救助机构,力量有限,很难保障救助工作应救尽救,不漏一人。

为此,溆浦县充分发挥政府购买服务效能,引入社会组织和社工力量,联合建立了街面救助巡查机制,扎实开展好“寒冬送温暖”和“酷暑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切实做到主动发现、主动引导、主动救助、主动帮扶。

2024年11月28日至2025年3月15日,溆浦县民政局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筑起温暖防线,确保民生保障“不停歇”。专项救助期间,全县共救助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205人次,其中站内救助172人次,站外救助33人次,成功寻亲1人,开展心理疏导93人次,发放衣服、鞋子、被子、食品等救助物资共385份。

分类施救,细化流程。该县根据受助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需求,提供性贴心服务。对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帮助自主返乡;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对象派专人护送返乡;对患病人员及时送医救治,对无法讲清身份的人员提供寻亲服务;对滞留3个月以上的受助人员落户安置在公办福利机构。

溆浦县社会救助事务中心救助走失智力残疾人

寻亲手段智慧化,综合治理人性化,让救助更有温度

从街面发现送到救助事务中心,到成功与家人团聚,71岁高龄的吴姓老人寻亲之旅仅用了一周时间。父子重逢的温馨场面,无不让工作人员动容。

为更好地帮助长期流浪智障对象寻亲返乡、回归家庭,溆浦县在用好方言识别、线索摸排、信息筛查等传统问询甄别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通过抖音“让爱回家”寻亲平台、“头条寻人”、短视频等及时发布寻亲信息;利用全国救助寻亲网人脸比对,公安采集指纹、头像、DNA比对识别身份信息;链接寻亲爱心组织,探索寻亲服务新途径、新手段和新方法,从而提高甄别查询能力和效率。

从救助到寻亲,到护送回家,民政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流浪乞讨受助人员返乡归家,并不是溆浦救助工作的终点。

该县扎实推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救助联络网,开展易流浪走失人员及救助返乡人员的回访、慰问、家庭融入等亲情服务,帮助家庭困难流浪乞讨人员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政策,避免其再次陷入困境外出流浪乞讨,早日融入社会和家庭的正常生活。

强化底线思维,安全保障机制化,织密救助防护网

溆浦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作风,建立健全救助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坚决消除风险隐患,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为救助对象打造安全舒适的受助环境。

广泛宣传教育,系统排查整治。溆浦县救助事务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加强消防设施设备、食品安全等安全隐患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升级设施设备,夯实安全基础。投入47万元,新增了县救助事务中心消防楼梯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更换了消防器材及防暴设备,大大提升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监管。按照“统一指挥、组织有序、分工明确、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制度,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县救助事务中心严格履行安检制度,坚持“逢进必检”原则,认真做好入站安全登记。建立24小时值班、巡查和监管制度,保障受助人员站内安全和返乡安全。

每一个临时流浪乞讨遇困人员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更有家人在等待他们早日回家。做好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织密筑牢社会救助民生底线的现实需要。

今后,溆浦县将紧紧围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中心任务,立足救助管理机构工作实际,做优“七化”服务,做实爱心救助,为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兜住保障网、撑起安全伞,努力让救助管理工作成为有温情和担当的民心事业。

(向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