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部放开,有很多家庭都准备生二胎或是已经有二胎啦,当然身边也有很多人不敢生二胎,我将从三方面分享:
1、生二胎的利弊;
2、作为父母生二胎的准备工作
3、家庭成员该怎样相处?
我是二胎宝妈,曾经也没有打算要二胎,小宝也是意外的惊喜,既然有了就欣然接受了,从怀孕之后就一直在准备着应对着,面临了一些的难题,自我感觉到现在养育的还可以吧,两个孩子相处的还挺好,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看到我发的朋友圈分享两个孩子们良好的互动。先总结了一些利弊,大家可以来根据情况说说二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 父母在压力下自我提升
俗话说“化压力为动力”,毋庸置疑,二个孩子无论在经济还是在精力上压力都会比一个孩子要大得多。但是二胎父母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往往能化压力为动力。
在养育二胎的道路上,不但育儿能力赶帮超,还会不断爆发自己心中的小宇宙,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发动自己的内驱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赚钱能力也会节节高升。我有看到很多“二胎家庭的父母都是很拼的,我也是如此呀,每天过的很忙碌很辛苦但想想孩子们就有动力啦。
2 两个孩子有伴相互照应,相互陪伴成长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们遇到任何事情都只能独自面对,甚至为了不让老人担心,常常瞒着老人,自己单打独斗。而两个孩子的家庭就大不一样了,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成为了彼此年龄上最接近的亲人,心灵上最亲密的战友。
3两个孩子性格更圆融
独生子女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生活,性格上难免有些自我和自私。可二胎家庭往往促进了孩子们竞争意识,他们在互相陪伴,互相帮助的成长过程中,也互相竞争着,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性格往往被打磨得更圆融,更容易适应社会。
4、父母不容易成为空巢老人,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一旦定居外地,那么父母难免晚年非常寂寞。如果老夫妻俩,有一人先离开人世,那么剩下的那个老人便显得特别孤单寂寞。两个孩子可以相互分担照顾父母。
虽说很多二胎家庭是幸福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要面临各种烦恼。尤其是那些经济压力和人手都不够的家庭更是如此。弊端有
1、父母生活质量降低
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数倍,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生活,不仅夫妻关系淡薄,就连平时的生活质量都在降低,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2、经济压力增大,
现在的社会,不同于曾经的时代,多养一个孩子就会增加无数的负担,开销剧增、压力剧增,养育孩子有很多种方式,在老一辈的眼里,只要能够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但是在今天,培养一个孩子的开销是巨大的。从奶粉到早教幼儿园学费,从学前辅导到艺术培训,每一样都要耗费大量的金钱,两娃的烧钱速度就是双倍的,更痛的是儿女双全的爸妈,人生大赢家的喜悦背后,还有一个人生大考验在等着我们:房子是不是够住等等现实问题。因此二胎对于一些家庭而言,等于榨干父母的每一滴劳动力。
3、家庭关系紧张
二胎妈妈的忙碌也是毋庸置疑的,吃喝拉撒都是双倍的工作量。堆积如山的家务,长期的睡眠不足,最容易让妈妈们脾气暴躁。职场妈妈白天8小时在公司拼杀,晚上回家还要管大的作业,陪小的玩耍,没有身处其中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其中的艰辛。而全职妈妈则每天在家务堆里摸爬滚打,还因为价值得不到认可而非常焦虑,容易有矛盾,特别是容易家庭关系恶化(身边像最多的就是婆媳矛盾)让现在的一对年轻夫妻照顾两个孩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代的年轻夫妻自己就是在良好环境中长大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比较讲究,但是实际经验却很缺乏。要么有老人帮忙,要么请“专业人士”。在我国,老人帮着带孩子是很普遍的情况,让婆婆公公帮忙带娃,这几乎成为了二胎家庭的标配,因为婆媳问题关系到整个家庭,但是如果两人居住在一起,那么爆发矛盾是必然的,在育儿理念、在生活细节、在宝宝问题上,婆媳之间很可能各执己见。如果双方不能从大局出发并且掌握沟通技巧,那很可能把关系弄僵。
4、亲子关系紧张
虽说生二胎能给孩子带来玩伴,但很多大宝对于弟弟或者妹妹的到来还是抵触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著名的家庭排位理论:每个老大都会经历一段集全家宠爱与一身的时光,直到老二出生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大宝担心爸爸妈妈把所有的爱和关心都给了弟弟妹妹,哪怕他们小时候,也曾得到过唯一的爱。二宝的到来难免会让父母顾此失彼,此时孩子的心中可能会出现抱怨,觉得父母不公平。大宝在情感和行为上未必能充分接受。面对一个比自己更小、更得到父母关注的新生婴儿时,那种被威胁、被剥夺、被抢走的挫折情绪就会更加明显,不知如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从而诱发亲子矛盾。因此,二胎家庭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二、 生二胎的准备
1、父母的身体条件
身体好是根本,父母双方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母亲,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超过了黄金的生育年龄,是不是属于高龄产妇。如果是高龄产妇的话,想要生二胎难度是非常大的。
2、经济准备
听起来很俗却是基础的条件,要考虑的是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应对养育两个孩子,不要因为二胎的出现,搞得自己的家庭非常窘迫。
3、父母的心理准备
内心强大,要面临处理各类问题。二胎家庭特别考验妈妈的各方面能力。即便有育婴师,保姆或者老人帮助带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仍然是最重要的角色,对孩子来说无可代替。近些年妈妈得产后抑郁症的情况屡有发生。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咨询者,妈妈的身体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如果产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产生很大压力,就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不止影响大人,更会影响孩子。
4 、大宝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迎接二宝的到来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分享这个主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的调查:一家有两个孩子的时候,老大心里受伤的比率在80%,如果老大的心理没有做好准备家里要有一个弟弟或妹妹,在妈妈怀孕的过程中,尤其老二出生以后,老大会认为另一个人跟自己去抢父母的爱,甚至有的孩子会觉得被父母抛弃。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变低,然后出现各种各样问题,行为上和心理上都会有所呈现。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先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防范于未然。
三 、家庭成员怎么样相处
自从有了二娃,家里时不时鸡飞狗跳,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不高兴呢?
可以从计划怀孕或得知怀了第二胎时就开始渐进式的邀请全部家庭成员参与准备的过程(特别是邀请大宝参与),并且把每一位家庭成员的需求都列入准备的考量中,做好角色定位和责权分配,和谐的家人互动贵在沟通,沟通的精髓在于同理心,换位思考,知己解彼!家中每一位成员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理解,和谐相处相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讲述
1、夫妻关系
好的家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要优于亲子关系,给孩子最好爱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父母相亲相爱,是孩子最大的底气,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孩子的责任人必须是父母,父母要明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建立统一战线,孩子教养问题保持一致步调,不要当孩子的面起争执。
如果你是一位爸爸,当你下班回家后,你会先问候妻子还是问候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先问候你的妻子,再去拥抱你的孩子。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则南辕北辙。很多爸爸在孩子出生后都一股脑把所有爱都倾注给孩子,忘了妻子其实更需要被呵护,当然爸爸也是需要妻子去关爱和理解他,被爱滋养的妻子,才有力量去爱孩子、爱全家。这是一个爱的良性流动的能量闭环。
婚姻的纽带,从来不是孩子,而是夫妻日常相处的细节里静静流淌的柔软和爱意。
爸爸、妈妈和孩子其实是个情感的三角关系。而好的家庭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好的夫妻关系也能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长大后更好的和父母分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和父母的关系(婆媳关系)
如果父母年纪不是太大,体能好,又愿意帮助带孩子,搭把手是最好的,但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两代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发生矛盾时有发生,这时候处理好家庭成员(婆媳关系)的关系就特别重要,否则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压力。
作为子女要懂得相互体谅和尊重,分清责权,保持界限,要以身作则尊重孝顺长辈,和他们适时沟通,肯定他们的付出,懂得感恩。对于教育孩子尽量亲力亲为,爷爷奶奶长辈们搭把手收照顾孩子,不要把责任揽权,比如教育决策权留给孩子的父母。这里我想表扬我的公公,真的是特别让我感动,很细心的照顾好两个孩子,让我们很放心,也很清楚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些决定权都给我们,做自己该做的。我们相处的也很融洽。
3、亲子关系
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视同仁的对待两个孩子。作为父母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根据孩子的个性性格差异等再区别对待,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任务都不一样,如果不懂的父母是需要去学习的。
4、手足关系
培养孩子建立亲密的手足之情,相处和谐,彼此陪伴。英国发展心理学家教授朱蒂丹做过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指出: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父母若能告诉姐姐或哥哥有关于小婴儿的需要和感觉,会让这些孩子对弟弟妹妹产生亲密的感觉,同时也能增进手足间的友好关系。
在家庭里最主要是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系,我们在社会新闻里,不乏看见一些大宝为了阻止父母要二胎,以死相逼等极端情况产生。而为了避免大宝的抗拒行为,或引起大宝激烈的情绪,有些父母干脆全程不告知,突然一天“咚”的一下告诉大宝,来,你看,这是你的弟弟妹妹。这种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对孩子的打击程度更大。
除了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之外,大宝的心理建设也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点那应该如何帮助大宝顺利平缓地渡过这个时段,接纳弟弟妹妹的到来、和睦相处呢?
告知孩子你怀孕了
当你知道自己怀孕时,记得把这个好消息也分享给你的大宝,让他能参与到迎接新生命的这个过程中来,如此一来,也可以增加大宝对二宝的期待感,让他感受到肚子里的婴儿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我当时是利用绘本向孩子介绍家中有二宝之后的生活模样,这样孩子更容易体会到绘本里的人物情节关系和情感,也和家里人协商好,不论有弟弟妹妹还是要以大宝优先,不能让她感受到不被重视。儿童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即便是1岁的孩子,也会对家里出现的其他孩子产生敌意,他们会感受到威胁。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以他们的心智总以为看到的就是事实,只要父母的行为产生了差异,他们就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了。
孩子自然没有勇气去对抗父母,所以年龄小的大宝就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年龄大就频繁犯错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欺负自己的弟弟妹妹来表达不满。
大宝表面上是抵触二宝,实际上他们只是想确认爸爸妈妈是否依然爱自己。其实,大宝对于家庭新成员到来所产生的不安全感还有很多表现,比如反常的乖巧,爱哭闹,用做错事来吸引注意力等,家长一定要比孩子更加敏感,及时的去发现问题,对于大宝而言,二宝的来临会带来一段困惑期和适应期,我们需要帮助大宝感到自己还是被爱、被看见、被理解,并且要告知他在你心目的位置是不会被取代的。给大宝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要认真地当面告诉大宝:「爸爸妈妈爱你,不会因为有了弟弟而少爱你,因为弟弟还是婴儿,所以才需要更多的照顾。要温柔地跟孩子多讲几次。
让大宝参与照顾二宝的过程,
例如请大宝帮二宝拿新尿片,或是换下的尿布丢到垃圾桶,完成后好好的赞美他,如此的互动可以让大宝感到被重视,也可以成为照顾二宝的小帮手,让孩子的优点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相对也可培养孩子荣誉感和责任感,我就经常用赞美的语气对他说:「你好棒喔,是个好姐姐,谢谢你的爱心)
期间可以给大宝展示他这个年龄段时的照片,看看他婴儿时期的模样,讲解他也是这么长大的。通过照片视频,大宝能了解到自己的成长经历,知道两人的成长路径是相似的,自己小时候也和二宝一样的“笨拙”,从而帮助大宝更好地去理解二宝现在的状况。
给两个孩子专属时间
二宝的到来,家长注定要把原本给大宝的爱和精力分散一些出去,所以设立每个孩子的专属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利于大宝适应新生儿的到来所带来的转变。
当小宝还是婴儿的时候,可以每天设定一个时间段,成为妈妈和大宝的专属时间。比如小宝白天小睡时,和大宝单独度过一些时光。这段时间内,你要全心全意一对一地陪伴大宝,让他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出生,就减少了对他的爱和关怀。我因为小宝出生坐月子没人带在生之前一个月还给她找好幼儿园送去了,一直担心她会有不满和情绪,但是我家大宝特别的好,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从出生就特别的喜欢接纳弟弟。我想和我给她做的心理建设和积极关注养育还是比较到位的。
两个孩子有冲突也是难免的,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同胞之间发生冲突是非常考验父母处理方式的时刻,如何平静地解决冲突,一碗水端平,非常重要。
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不要急匆匆地跑过去,像一个裁判去调节或仲裁,比如说“你拿了姐姐的玩具,还回去”“这是弟弟的,你不要拿”“你是老大,你让弟弟妹妹是应该的”,等等。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等一下,再等一下,先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处理的。争执是正常的,争执本身不重要,但让孩子学会如何争执,却很重要。
只有让孩子知道应该如何恰当地与别人争吵,他们才能学会如何不和别人发生争吵。
孩子们其实都不太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来维持人际关系,那么要学会这些技巧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别人起争执。因为争执能够让孩子知道,什么做法能让别人愿意与他配合,什么做法却不能。
不充当裁判的角色,原因有二。
第一是因为兄弟姐妹的关系是持续一生的,而任何关系难免就会有争斗和纠纷,我们更希望他们能自己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二则是因为,大多数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是没法全程参与,不知道前因后果,可能只是听到隔壁房间有争吵声就跑过去,所以无法准确地评估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解决才是公平的,教会孩子如何自行解决纷争。
认可情绪,保存平和的心态
面对孩子的冲突,最好的方法是先认可孩子的情绪。我家孩子现在就经常因为抢玩具出现争吵哭闹,
“弟弟抢了你的玩具,你很伤心”
”姐姐不想分享她的玩具给你玩,你很难过” “你把姐姐的玩具掰断了,姐姐很生气哦”。
一昧的告诉孩子不要做,把玩具给对方并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哪里不妥,告诉孩子他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感受,才是制止行为背后的原因。
“弟弟在哭,因为你拿走了她手中的玩具,他哭的好伤心”,这种语言是帮助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爸爸妈妈不让你夺走弟弟手中的玩具,不是因为爸爸妈妈偏爱弟弟,而是因为这样会让弟弟很难过伤心。
这也是帮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培养同理心的重要时刻,同时也避免了父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不要拿孩子相互比较,保持平和的心态。
建构榜样,懂得表达,发掘每个孩子的长处
对别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们要说出来,对别人造成了好的影响我们更应该说出来让孩子知道
兄弟姐妹之间除了冲突矛盾的时刻,也有许多温情的时刻。把握大宝对二宝亲切而温柔的时刻,并且要用语言告知他。
“你刚才给弟弟喂饭,弟弟一直在笑,而且吃的很快呀,看来他真的很喜欢你喂呀都抢了爸爸妈妈的活”
“看到没,你刚才把饼干分享给弟弟,她笑得好开心。弟弟看样子好喜欢姐姐呀。
把孩子表现好的那一面说出来,树立更多的行为榜样,让他知道我的行为能使对方感到开心。一名育儿有道的家长,你一定要善于找出孩子的长处,尤其要找出那些有利于全家的长处。
多了弟弟妹妹并不是少了爱,而是多了一份爱。我们做了那么多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能够相互依赖、信任、理解、一直陪伴走下去的还有手足之情。
关于二胎的艰辛和劳累,我也深有体会,但我更多的感受是孩子带给我的爱和快乐,而且我还是因为孩子一直在成长,让我越来越好。所以我是认为利大于弊,也想对朋友们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经济也不太拮据,那么,勇敢生二胎吧,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感谢自己的勇敢和决心。”兄弟姐妹是父母给孩子最用心最完美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