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引人瞩目的烟草消费税改革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引发广泛讨论。这项研究由对外经贸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经济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郑榕领衔的团队进行,通过深入分析整个烟草产业链,从农业到生产、批发到零售,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卷烟税收与价格的可行性,以及提税空间。本文将深入解析这项研究,从吸引人的角度探讨烟草税改的关键问题,以及对烟草行业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提高烟草税收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为什么有必要提高烟草税收。
最新的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包括130万非吸烟者,他们因二手烟而丧生。这个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烟草消费对健康和社会的影响有多大。
烟草消费的经济负担
研究估算,2018年我国烟草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总额达到了1521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7%。这表明,烟草消费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都构成了沉重负担。因此,提高烟草税收成为一种控制烟草消费、减少健康风险的手段。
世卫组织的建议
世卫组织提出了"MPOWER"控烟措施框架中的“R”,即提高烟税。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烟草税应该占烟价的75%。然而,中国的烟价和烟税明显偏低,导致烟民负担不足。
分析烟草税收构成
在了解提高烟草税收的必要性后,让我们深入了解研究中提到的一些重要数据。研究显示,2020年,一包烟的零售价格为18.69元,其中税收占比为48.4%,成本占比为32.74%,而利润占比为19.90%。
这意味着一包烟的成本利润率高达61%,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
各环节的税收和成本分布
这项研究还深入分析了税收和成本在整个烟草产业链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和批发环节的税收和成本占比最高。其中,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的比例高达75%,而增值税、城建及附加税也主要在生产环节征收。这一结构表明,在烟草行业内部,税负分配不均,而且存在提高税收的潜力。
聚焦烟农和烟草行业职工
关于税收和成本分布,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烟农和烟草行业职工的情况。数据显示,中国烟草总公司2019年的平均工资高达18.67万元,不包括福利等,而烟农的平均收入却只有5.3万元。这意味着烟农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相对获利最少,而烟草行业职工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烟农每包烟的毛收入仅为0.45元,几乎无法覆盖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更别提计入社会平均工资的时间成本了。
生产环节提税的局限性
研究表明,生产环节不具备进一步提税的空间,因为生产环节的税收已经相当高。因此,提高消费税只能在批发环节或零售环节实施,这也符合征收环节后移的消费税改革方向。
消费税改革建议
在消费税改革方面,研究建议将消费税全部归中央,以避免地方为税收而干扰非价格控制烟草措施的实施。这也是回归烟草消费税“寓禁于征”的初心。此外,消费税改革将促进烟草行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成本利润率。
税收的影响和挑战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提高烟草税收将影响烟民的消费行为,尤其是价格敏感的人群。烟草产业的总税收不会下降,但烟民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些人可能会减少或戒烟,而另一些人可能会降低消费。
然而,消费税改革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非法市场和反非法市场措施、对烟农和烟草行业职工的关爱和照顾、税负分配的公平性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谨慎平衡税收和社会健康的利益,采取综合政策,全面推进烟草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