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又名红小豆、朱小豆、赤豆、红豆、红饭豆。是大众喜食的保健杂粮之一。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吉林、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褐色,微有光泽或无光泽,质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甘,嚼之有豆腥气。以身干、粒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赤小豆主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钙、磷、铁、铜等矿物质,并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胃、利尿作用,不仅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消化,还有抗菌消炎、解除毒素作用。
中药学界定:赤小豆有补益强壮、健脾养胃、除湿利水、和血排脓之功。可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水肿、热淋血淋、痈肿疮毒、肠痈腹痛、泻痢脓血、湿热黄疸、风湿热痹,为利水消肿良药,对水肿、脚气偏于虚者尤宜。
临床常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糖尿病,以及慢性胆囊炎、高血压、顽固性呃逆、皮肤溃疡、婴幼儿湿疹、带状疱疹和预防中暑等。
入汤剂10~30g;亦可入丸、散或煮粥食。外用适量,研粉外敷。
人们一般用赤小豆与红枣、桂圆肉同煮食,用来补血。也可用赤小豆与粳米煮粥或蒸饭吃,还可制作豆沙,或与冬瓜做成赤小豆冬瓜汤。
赤小豆在临床用药中,有的会出现皮肤瘙痒、焮红灼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或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大量食用可导致孕妇流产。另外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属阴虚津伤者慎用。尿多者忌用。孕妇不宜用。临床用药中赤小豆的最大用量不宜超过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