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苦味酸是什么(苦味酸,从染料到炸药的传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6 09:33:42    

苦味酸是人类较早发现的一种烈性炸药。

它爆炸的热值是黑火药的5倍,爆轰气体体积是黑火药的2.5倍,相同重量爆炸威力是黑火药的90倍左右。

苦味酸

苦味酸的故事要从一种古老的染料—靛蓝,说得起。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它是用蓼蓝以及菘蓝、木蓝、马蓝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发酵制成。

靛蓝

1771年,爱尔兰化学家彼得·沃尔夫发现,当硝酸和靛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一种黄色物质,这就是后来的三硝基苯酚,俗称苦味酸。

1849年起,苦味酸被用作染丝的黄色染料。它在染坊里曾平平安安地使用了二十多年。

1871年的一天,法国一家染料作坊里有位新工人,打不开苦味酸桶,于是用榔头狠狠地砸,意外地发生了爆炸,许多人当场被炸死。

法国军方得知了这个悲剧却欣喜若狂。要知道在现代炸药里民用TNT炸药的猛度在8-13之间,苦味酸在116左右。

对比当年的黑火药,更是甩开100条街,事实上,苦味酸炸药比之今天的C4,威力也毫不逊色!

经过反复试验,苦味酸开始被大量应用于军事上黄色炸药的制造。

1885年,法国化学家尤金·特平申请了压铸苦味酸用于爆破药包和炮弹的专利。

1887年,法国率先开始使用由苦味酸和硝化棉混合而成的麦宁(Melinite)炸药。

也就在这一年,日本人富冈定恭以造兵监督官的身份和法国人谈判,最终因为价格陷入僵。当然,日本人本来也没有打算买。

这时候日本海军军官辰巳一,利用在法国监督建造军舰的机会,窃取了法国发明的苦味酸烈性炸药的样本。

1891年,日本学者下濑雅允,制得类似的苦味酸炸药,也被称为“下赖火药。”

下濑雅允

经过一番探索,1893年初,日本成功将苦味酸炸药用作海军炮弹的弹头填充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

下濑火药其爆炸后还会形成持续的高温火焰,灼烧船体;另外爆炸后还会产生具有毒性的黄烟,可对人员造成严重干扰和杀伤。

下濑火药在甲午战争中尚属首次使用,批量不大。但到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火炮已经普遍换装了下濑火药。这种火药让日本海军高层视如至宝,它也的确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威力。

甲午海战时北洋海军还在使用传统的黑火药,炮弹分实心弹和装药弹两种。大部分穿甲弹都是实心的,靠动能来破坏目标船只的结构。

至于后来常常被诟病的炮弹内装有沙子,也是早期实心弹,常用的配重物。使用实心装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火药爆炸威力不足或者引信不可靠,不如使用实心弹更实在。

相比于北洋水师,装备了新式炮弹的日本人,却可以摆脱这个技术困扰。一旦命中,就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北洋海军多枚炮弹命中日舰,却没有击沉一艘日舰的原因之一。

当然北洋海军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制度原因也有技术原因,火药技术水平的差距,只是众多技术差距之一,此外还有速射炮不足、炮弹质量不稳定等等,都导致了北洋海军的最终败北。

苦味酸和金属反应生成苦味酸盐更不稳定,极易爆炸,弹药的储存危险性很高。

一战前,西方放弃这种火药,只有狂热好战日本军国分子使用这样的弹药,因为威杀伤力巨大,能够在战场上以小博大。

为此小鬼子采用了在炮弹内部刷漆,并附着了一层厚厚的石蜡,隔绝了苦味酸和弹体外壳的直接接触。还采用丝绸包裹放在黑火药内,等多种手段。

然而即使这样处理,苦味酸的强酸腐蚀性和高撞击敏感度,当然小鬼子也为此付出了多次弹药殉爆的代价。

一战前后,苦味酸炸药被更为安全可靠的TNT所取代。不过,小本子一直用到了二战期间。

多说一句,大名鼎鼎的TNT学名是三硝基甲苯,而苦味酸是三硝基苯酚。

你品,你仔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