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两个区别于西方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宏观调控。实践证明,它们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
自由市场主义者认为:充分和自由的市场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调节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从而保障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纯粹市场,完全市场调节和配置也许是有效的。但是,现实的市场经常不乏第三者——资本,它们既可以扩大生产、促进消费,也可以利用价值规律插足其间,改变供需关系,造成市场调节的失真乃至失控。因此,现实的市场并不万能,资本常常因为追逐高额利润而野蛮生长,成为市场的天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降伏这个天敌的就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利用投资、税收,以及产业政策等手段,在推动产业发展、服务民生,以及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让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与生产的高地,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在基础建设领域,我国长期坚持民生导向,取得村村通公路、居民用电全覆盖等世界绝无仅有的伟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方面,更是功勋卓著,无论是一九九七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二〇〇八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逆操作,就像人生病了要看医生一样。我们既然不会拒绝看医生,也就不应拒绝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