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背后的中国底蕴
一段旖旎的旋律,配上深情动人的歌词,30多年以前台湾电视剧《一剪梅》,配上费玉清辽阔深情的歌喉,成为了华人歌曲的经典,久唱不衰,表达爱情或者信念的坚定。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悔无怨,此情长留心间。“这是陈彼得做的词。很民间,很通俗却不低俗,是中国人能懂的意境。因为只有中国人才分外喜欢层层风雪仍然开放的梅花。这历史要追溯到宋朝。按道理,这是一首大中华圈能够理解的歌。
就算是日本人,也未必有那么喜欢。他们的文化不一样。他们喜欢樱花凋零之美。若是冬天,那是另外一种,比如《北国之春》,带着体会温情,而不是冰天雪地放歌去追寻一段中国人认为无比真实,但他们看来却遥远的情怀。死则死尔,这是日本传统文化对于苦难挫折的不肯回味的民族传统。
所以要外国人喜欢上这首歌实际是个有难度的文化问题。近在咫尺的日本,尚不能理解雪飘飘,风萧萧的美,当然他们的日本发音也是一个障碍。汉文字真的是要配上汉语的发音才能够深刻的体会,何况欧美人?
飘和萧都是汉语韵,萧萧是古老的象声词。最初是形容风在林中的声音,屈原有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就是说风吹在林中,发出飒飒萧萧的声音。这又多半形容的是秋天树木叶大量凋落时的声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登上去往秦国宫廷的船上,正是秋天风起,江水寒冷的日子,从送行人唇齿间来形容的风,只能是这样,带着唇齿间的一种寒气,仿佛再多说几声,自己也要化成落叶。
所以“萧萧”只有熟悉汉文字的人懂。是失去水分的叶子和风的混响,比如“白杨何萧萧”“北风行萧萧。”这是曹植的《怨诗行》。口语加生活环境以及世代流传,“北风萧萧”成为形容冬天的一个常见词语,估计陈彼得并未意识到,文本的最初同样是才华横溢的曹植。
当然“萧萧”后来以后衍生为北方战马的嘶叫声,乃至于花白的头发。
总之这是一个看起来相对丧的词。
“飘飘”则相对轻快些,虽然同样是从嘴巴里发出的形容词,气息则是上扬的,形容风中轻盈的样子。形容天上的云“六龙飘飘”这是魏晋的嵇康。仍然是曹植,形容仙女“罗衣何飘飘”,陶渊明也非常悠闲地说,“飘飘西风来,飘飘吹我衣”。
唐朝的郑谷,是目前能查到将“雪飘飘”写进诗里的最早诗人。
“江国正寒春信冷,岭头枝上雪飘飘。”但是按照民间一贯的口语化,自从有了雪,就会有雪飘飘的说法。
所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实际是非常中国的意境。虽然英语中的雪,Snow,和汉语也有点仿佛,但是雪花飘飘,在英文语境却不是在后面加形容词表达。Snow flakes,怎么都是一种比较现实而不是有灵魂的叫法。
但是最近的这首一剪梅却在北欧爆红。其原因也很简单,一位中国的蛋哥在冰天雪地,唱出了“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坚韧丧感,听不明白的欧美人想弄清楚他到底想表达些什么。
他就是发自心底的唱“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这是最通俗最民间最随意最冰天雪地的声音,配合着背景与夸张变形的嘴巴,吐出的就是这几个古老简单的汉语音节。
汉语的魅力在哪,在于简单但有着启示一样的预言或者灵魂。
雪花在飘,还在飘,风声萧且持续萧。
音乐是超越民族和国际的,就看你是否按对了按钮。于是此歌此句爆红国际流行乐坛。
因为它是如此的简单,却又如此能够表达一种感觉,在Snowflakes之外,雪花是飘的方式,风是萧的无尽,代表着无休无止的账单,窘迫,经济萧条的压力,用简单看似生涩的中文练习表达,会生出唇齿的快感,以及他山之石可以攻心的流行快乐吧。
这是对复杂当代生活的原始回归和向往。
也许当他们真正熟悉了这几个字这几句歌词,或会更深的爱上中国文化吧。
因为领略丧是第一步,领略丧中的信念和坚持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哦!
作为中国人要不要为外国人示范一下。我们的重点在一剪寒梅,傲立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