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有6种常见的“礼貌行为”有哪些?是害不是爱,家长们别再强迫孩子做了

71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8 17:52:27    

说实话,我爸妈比较古板,因为他们是教育工作者退休的。

所以,在他们看来,把小梓宸培养成为一个爱分享、懂礼貌、能谦让、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乖”孩子,才能体现他们的教养,也才能维持他们在“圈子”里的体面。

一旦孩子有点小任性、哭闹,就被他们定义为“不听话”、“不懂礼貌”,于是便把矛头对准我和梓宸妈妈:“你看!都怪你们太惯孩子了!

我和梓宸妈妈也反驳过,可是他们却说:你们年轻人懂什么,我让孩子讲礼貌是爱他,他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有6种常见的“礼貌行为”,是害不是爱,家长们别再强迫孩子做了

不知道作为家长的你们有没有逼孩子讲过礼貌?如果有逼孩子讲过下面这6种礼貌,请赶紧停下来,并且尽快补救。因为,这样不顾及孩子成长规律、不过问孩子的意见和忽视孩子内心感受的“讲礼貌”行为,真的很伤孩子。

1、逼孩子打招呼

“鹏鹏,快叫阿姨~”

“丽丽,快说叔叔好~”

“佳佳,这是姑奶奶,快去鞠个躬~”......

很多家长见孩子不仅不打招呼,还使劲往自己身后躲,就会大发脾气,觉得孩子丢了自己的面子,“你哑巴了吗?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吗?

其实,孩子遇到陌生人警惕退缩,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孩子进步的表现。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认知水平有了提高,懂得了自我保护。强行让孩子“懂礼貌打招呼”,会破坏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长期下去会让孩子“社恐”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陪在孩子身边,与孩子不断进行语言、肢体动作上的交流和接触,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慢慢放松下来。完全没必要强迫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和不知所措。

当孩子适应环境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出交流的榜样,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聊天,帮孩子“叫人”:“阿姨好”、“叔叔好”、“姑奶奶好”~

大部分孩子这时候已经表现出想主动跟他人交流的意愿了,这个时候我们再鼓励孩子去打招呼。

2、逼孩子当众表演

很多家长一到聚会时间就喜欢“炫娃”

“宝贝,给叔叔阿姨跳个手指舞~”

“宝贝,给叔叔阿姨背诵几首诗~”

“宝贝,给叔叔阿姨唱个歌吧~”......

不要因为你的面子而去伤害孩子,强行逼迫,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害怕,甚至会让他们讨厌自己所学的才艺。

正确的做法是,先询问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表演的形式去表演,结束后记得给予孩子掌声和赞美;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强迫他,但是不要打压孩子跟他人说,“他表演的很差劲,就不献丑了”。

3、逼孩子谦让小辈

“鹏鹏,你是怎么做哥哥的?要让着妹妹!”

“丽丽,你是怎么做姐姐的,怎么还跟弟弟抢东西啊!”......

孩子的世界就如同我们大人世界一般,如果上司用“你还年轻,机会很多,老李是公司老人了,这次晋升机会,你就让给他吧!”这句话,让你让出好不容易得来的升职机会,你会答应吗?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不问缘由就直接批评哥哥、姐姐,这样会让大宝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会让他很没有安全感,竞争心也会慢慢被磨灭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首先要分清对错,公平对待,不要因为年龄而让孩子谦让。孩子之间,争执打闹在所难免,有时候,孩子的事情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我们保证公平就行了。

4、逼孩子分享

“鹏鹏,你这么多玩具,不要这么小气,把你的玩具给弟弟玩玩~”

“壮壮,妹妹好不容易来做客,这个玩具就送给她吧~”......

换个角度看一下,如果,你的朋友说“这么多化妆品你也用不完,给我帮你用吧”,你愿意这么大方的给对方吗?

孩子在3岁左右会进入“物权敏感期”,在孩子眼里,他自己喜欢的玩具,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化妆品的价值低,不要私自去划等号。不顾孩子情绪和心理,一味逼迫孩子分享,不利于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会让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询问孩子的意见,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享受分享的快乐,但是要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5、逼孩子听话

“鹏鹏,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让你不要跟妹妹抢东西你还抢!”

“佳佳,别在那蹦蹦跳跳的了!怎么一点都不乖!”

“丽丽,爸爸还在打游戏,你乖一点,听话一点,自己去玩吧!”......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乖巧懂事,孩子再懂事,他也只是个孩子。而且,这种所谓的懂事,日积月累,只会变成自我压抑,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作为家长,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要认真聆听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记得平等沟通,让孩子坦然自信做自己

6、逼孩子和其他优秀孩子作比较

“鹏鹏,就知道玩!你看看人家小明,又考了满分!”

“佳佳,别玩玩具了,你看人家小丽都认识500多个字了!”......

换种角度看,如果孩子把你和别人父母做比较呢?“爸爸妈妈,小明爸妈都是博士呢!”、“爸爸妈妈,小丽爸妈都开豪车,住大别墅呢!”......

经常拿孩子进行对比,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和认同感,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自卑、懦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发掘孩子的闪光点,扬长避短,细心呵护培养,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

结语

家长想让孩子成为彬彬有礼、懂礼貌的孩子,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别让“面子式礼貌”伤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属性”,我们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一个抱抱,多给孩子一句赞美,多给孩子一些肯定,总有一天,孩子不会让我们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