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源远流长的民间艺使她的车尘马迹,无论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水边林下,工厂田间,都和人民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为人民所喜爱。关于她的身世,有人远溯及周、秦;有人或攀亲到印度;她外而和“国际象棋”联翩齐飞,内而和围棋交相辉映。但奇怪的是,直到大陆解放前夕,这样漫长的历史资料中,竟未发现较有理论体系的著作对象棋的丰神面貌给以较深刻的勾画和介绍,诚属憾事。我想,这也许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对人民生活漠不关心的证明之一,象棋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可不应当再落后于他人了。
一、“象棋”名称,早见于《楚辞》、《说苑》等古籍,来源已很久远。以“象”名棋,本义正如《易·系辞》中所说“象者,像也。”表示系模拟战阵的体制而创建的。和造字的“六书”中有所谓“象形”,口技中有所谓“象声”的“象”,用法相同。就棋子中“象”的作用来讲,本当作“相”;也如一方作“士”,另一方作“仕”一样,别无深意。如果把它当作动物中的“象”,当作直接参加作战的兵种去看,那就错了。因为它的活动规定不得越界,没有直接杀伤将(帅)的效能,很明显等同于“士”,都属于主内部工作的成员;论地位不能和将(帅)相比,论实力远逊于车、马、炮等,特别把它取来作为标志命棋,除非别具有充分的事实考证,道理上是讲不通的。
二、关于象棋的诞生问题,由于历史资料缺乏,至少截至现在,尚难作出确切的答案。有人认为,我国至宋代才发明了火药,象棋兵种中有“炮”,似不应产生在宋代以前(清人纪晓岚主此说)。殊不知古代有以机发石的 。至于根据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具有相似之点,认为象棋系来自印度的主张,虽然也不无理由,但细考国际象棋的体制,和中国象棋相较相同之点仅仅棋子的数量和棋子中有车、马、兵,而马、兵的走法尚且不同如承袭自印度,似不应差距如此之大。我们认为中国象棋也许受到了印度象棋的影响,但绝不是主要的,更不是由于印度象棋的传来,中国才有了象棋。因为中国象棋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和文明,只能当作“吾家旧物”才能作出适当的解释。
三、象棋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欣赏,培养品德。如果单单重视技巧,为走棋而走棋,所追求的目标就未免太低级了。并且品德情操的高下,往往影响棋艺造诣的浅深,交相资养,关系密切。此职在棋界最流行的话题“胜不骄,败不馁。”既是高尚的情操,实际也是临局必须具备的修养。在棋艺水平日趋接近的今天,彼此微细差距所系,不完全在于技术,而且也有关于情操品德。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每一个棋子的进动静,在思想上要养成从全局利害出发考虑问题的习惯,这更是社会主义下的行为准则――集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