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注定是传奇的一天,因为它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型非神话式的登月活动——阿波罗11号将人类送到了月球上。今天是人类首次成功登月50周年纪念日。
若问关于阿波罗11号,你知道有哪些大咖?
你可能会说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你可能还知道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1930-2012)
完成月球行走后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在登月舱中
那么,还有谁?你可能还记得奥尔德林,他和阿姆斯特朗一起登上了月球。
那么,第三位宇航员叫啥?你也许说:“呃……得翻下资料了!”
是啊!阿波罗11号任务汇聚着数千人的努力,但我们往往只记得聚光灯下的那一位或两位。
今天,请跟着《纽约时报》一起看看台前幕后还有哪些大咖!
火箭建造者
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
冯•布劳恩站在土星五号火箭前面,该火箭用于阿波罗11号发射任务
冯•布劳恩被称为“火箭天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冯•布劳恩是德国著名的火箭专家,大战结束后,他继续在美国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研究,曾获得一系列勋章、奖章和荣誉头衔。
不过布劳恩的职业生涯是充满争议的,曾为纳粹设计了V2火箭的他,其是非功过,时至今日仍难以盖棺论定。
项目管理者
乔治•洛(George M. Low,1926-1984)
1968年,在休斯敦任务控制中心里,乔治•洛正在观看阿波罗8号太空飞行时所拍摄并传送过来的地球画面
乔治·洛对多个领域有贡献:航空、制造、空间自动化等几乎所有处于技术“前沿”,是阿波罗登月成功的关键人物。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航天器着火,导致三名宇航员丧生。在这之后,阿波罗计划管理方大改组,时任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副主任的洛先生被任命为航天器项目的领导者。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里,他监督了航天器的重新设计和测试,实施更严格的质控措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完成庞大的航天器生产计划。
“登月舱之父”
托马斯•凯利(Thomas J. Cayley,1929-2002)
1999年,托马斯•凯利手持登月舱模型
托马斯•凯利来自纽约州格鲁门航空公司,他在验证月球轨道交会作为人类登月首选策略的优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托马斯•凯利召集了一批来自该公司的工程师,共同建造一种能装载宇航员飞抵月球并带其返回的运输工具。
他们提出了两阶段航天器的构想:由一艘航天器载两名宇航员到月球表面,第三名宇航员待在环月轨道里。
他们最终成功建造出了这种航天器——阿波罗登月舱,它也被称作“鹰”号登月舱。
咏月诗人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 ,1892-1982)
该照片摄于1943年
存在于我们之中
天空中的游荡者
耀眼银光照在树叶和银色水面上
哦 银色遁入我们最遥不可及的念头——
“造访的月亮”
……
“月亮的一瞥”
……
我们终于触摸到你!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他曾荣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博林根奖等奖项。
《纽约时报》想为登月壮举增添诗情,于是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提笔作诗,咏叹了人类对月球的首次造访。
诗歌的全文能在《纽约时报》网站上读到,时任高级编辑的A.M.罗森塔尔(A.M. Rosenthal)也讲述了这首诗的诞生经过。
项目主管
萨缪尔•菲利普斯将军(Samuel C. Philips ,1921-1990)
菲利普斯(右),在阿波罗11号飞往月球时拍摄
菲利普斯将军是美国空军之空间和导弹系统机构的总指挥,空军四星将军(a four-star general)。1964年到1969年之间,他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主管。
在宇航员从月球升空,准备返回地球后,菲利普斯将军这样告诉记者:“阿波罗11号的人员与设备的表现堪称完美,甚至连完美都不足以形容其表现。”
造箭副手
埃伯哈德•里斯(Eberhard Rees ,1908-1998)
1970年时的埃伯哈德•里斯
里斯先生是德裔美国人,火箭先驱,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第二任主任,他管理着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的开发和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冯•布劳恩(火箭制造者)的长期最高副手。
1967年,阿波罗1号航天器因为技术问题发生火灾,导致三名宇航员丧生。之后,项目组组建了一个技术问题攻关小组,里斯是其中一员。
项目工程师
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1918-2015)
1964年的一次土星五号火箭发射时,乔治•米勒(左)和冯•布劳恩、埃伯哈德•里斯在一起
米勒博士,美国电气工程师,曾任美国宇航局(NASA)副局长,是负责载人航天项目的副助理署长。他被誉为NASA“最杰出和无所畏惧的经理”!
他修改测试步骤,集中控制了NASA的三个不同航天中心。此举也帮助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击败苏联。
矿物学家
克利福德•弗龙德尔(Clifford Frondel ,1907-2002)
“这是玄武岩!这是火成岩!”
NASA招募了哈佛大学的矿物学家弗龙德尔博士来研究从阿波罗11号带回的近22千克月球岩石。他在休斯敦观察了这些岩石,并对其种类进行了判断。另外为了谨慎起见,接触了月球物质后的弗龙德尔博士被隔离了整整两周。
弗龙德尔博士,从1946年一直担任矿物学博物馆馆长和矿物学教授,直至至1977年退休。
月行者
尼尔•阿姆斯特朗
“休斯敦,这儿是静海基地,鹰号已经着陆。”
阿姆斯特朗通过无线电告知控制中心飞船已抵达月球。而在数小时后,这位月行者踏上月球,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漫步”。
事实上当时和他一起“奔月”的还有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和迈克尔•柯林斯(Micheal Collins),而最后登上月球的是他和奥尔德林。他俩在月球表面活动了21小时零26分钟。
阿姆斯特朗(左),柯林斯(中),奥尔德林(右)
登月当天全球共有6.5亿人观看了这一历史性的壮举,阿姆斯特朗也在当时留下了那句经典: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泰戈尔曾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5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把花”悄悄绽放的人物,并铭记,是他们带给我们荣耀和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