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知识 >

慈禧生日:能低调就低调,跟普通宴席无差

91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26 23:38:59    

1894年11月7日,宁寿宫内在歌舞升平中带着一丝压抑,那天的戏不似以往的欢快,那天的人也不似以往的活泼。每个人都忙碌着自己的事,但都有些忧心忡忡的,尤其是正襟危坐的慈禧太后,更是满脸愁容。她在看戏,心绪却已经飘得无影无踪。

按照原计划,这一天应该是普天同庆,万民欢呼的日子。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庆典,这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也是慈禧准备退休,安享天年的国家政治大事。早在一年前,慈禧就兴致勃勃地安排了这一天满满当当的计划。

但是事与愿违啊,有些人就不想让慈禧太后安安稳稳地退休,他们非要整点花样出来。日本海军在慈禧大寿期间,送上了慈禧乃至整个大清朝都吃不消的“贺礼”——战争。日本舰队的炮弹划过黄海的海面,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在没有落地之前,很多人会愿意相信那是美丽的烟花。

但随着一声爆炸,所有人都从梦中惊醒了,也包括慈禧太后。在她正满心欢喜、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寿辰时,日本军队在她的心头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如果能够按照慈禧太后之前的设想走,那么这次大寿庆典一定是盛极一时,空前绝后。

她计划是在六十大寿这天,能够先在皇宫里接受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们的朝贺,然后銮驾并排,车乘相衔,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地开出皇宫。其后走北长街,一路沿经西安门大街、新街口,最后出西直门,直抵颐和园。

到了颐和园,慈禧准备在此大摆宴席,大开戏台。所有的装饰,物品都是崭新明丽的。她任命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担任庆典的总管,还指定所有的规格,布局,甚至景观啊,都要按照乾隆当年的气派来。除了布置皇宫内院和颐和园,慈禧还让手下人把西华门到颐和园的几十里大道都点缀了一番。

各处张灯结彩,红的,绿的,黄的……像千姿百态的浓墨一样泼在了北京城的大街上。一时间,竟觉得这是地上天宫,丝毫不比皇宫逊色了。

沿途还搭建了许多的经坛、戏台、彩殿、牌楼……以供僧道念经,戏子唱戏。所以一路上不仅眼睛亮了,耳朵也是不虚此行。各种平常没得听的曲儿,没处赏的乐,伴着木鱼生和打鼓声一起蹦了出来。隔着几步远,你听不到我,我也听不到你,大家都在这欢快中,扯开了嗓门问好,颇有几分过大年的味道,甚至过年也没这么喜庆。

慈禧还命令建造了两处转角楼,一方面用来增添喜庆,一方面也能掩盖一些不太美观的民居,还可以当作制高点,站岗放哨,起到警戒保护的作用。

总之,慈禧太后为了这次盛典,真的是已经费尽心思,她把能安排的都安排了,能解决的都解决了,本来就应该舒舒服服地在万民和百官的祝贺中度过这个六十大寿,可是终究慈禧还是错付了。因为这只是战前的构想,后来一场战争让慈禧不得已亲手了结了自己的计划。

现实中的慈禧寿宴跟理想中的寿宴简直是天壤之别,原本是万丈光芒的太阳,现在却成了黑夜的萤火虫。

进入甲午年,也就是慈禧大寿的这一年。大清国就与日本纷争不断,先是在朝鲜有矛盾,后来愈演愈烈,终于在这一年的7月25日,日本率先发动了战争。

中日一开战,便让慈禧心头一紧。她心心念想的六十大寿,可能会就此夭折。慈禧自己也是忧愁万分,觉得应该缩减寿宴规模。而与此同时大臣们的奏章也是一封接一封,也都是指向已经筹备了两年的庆典工程。

有大臣说“所有点缀景物,一切繁仪,概行停止”,否则,“何以申警将士,振发庸愚”还有大臣说“天下无事之时游观,所以同民乐;而军书旁午之际戒严,乃以遏患萌”,进而提议,停办在颐和园的庆祝,只在宫中进行小规模的典礼。

慈禧太后和每个大臣也都明白,完全停办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慈禧一个人的祝寿会,同时也是国家大典。如果宣布完全停办,势必会引起国内的恐慌,进而造成政治动荡,这是威权政体的难处,也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这些建议既为慈禧分担了一些担忧,也让国家不失多少体面。慈禧寿宴的基调也就这么定下了:决不能不办,决不能大办。

慈禧为了战争的胜利,也为了自己的职责所在,终于在八月份下旨,所有的庆辰典礼都在宫中举行,颐和园内的受贺暂时停止,而且一切礼仪、歌舞全部从简,甚至取消。就这样,一个六旬老太放弃了自己的寿辰的风光。也许是为了国家安危,也许是为了政治稳定,也许只是因为自己身在其位,必谋其政,

寿辰那天,大臣们去朝拜路上都窃窃私语,讨论着前线的战况,慈禧和一众皇室宗亲也都是愁眉不展,无心享乐。所以贺寿的仪式,草草地就结束了,皇宫内虽然还是张灯结彩,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相对于计划中的皇家气派,已经是少了很多风光了。锣鼓照常敲起来,但是已经多了些许沉闷,戏台摆开时似乎也没多少人关心。

按照慈禧的指示,庆典时也确确实实少了很多繁琐的仪式,没有了浩浩荡荡的皇家车队,也没有了万民跪迎,齐声贺寿的盛大场面,最后操办的形式也和普通的皇室家宴区别不大。此时的慈禧坐在席间,忘记了往日的威风凛凛,也忘记了往日的骄横跋扈,她现在更多记着的是忧愁,也是无奈。

黄海上面,炮火连天,将士们血漫疆场,点染残阳,他们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眼中尽是凄凉。在战前,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会赢,因为他们有着更大吨位的战舰,有着更多数量的士兵,有着更丰厚的国家实力,但是他们看着同胞的战舰一艘艘沉下去,他们真的迷茫了。为什么就输了呢?

是啊,为什么就输了呢?他们可能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主帅会消极避战呢?为什么致远舰发出的炮弹没会有炸?为什么号称亚洲最精锐的海军舰队会如此不堪一击?输的原因有很多,但这其中有慈禧寿辰的锅吗?当然有!

尽管慈禧为了战争已经是尽力压缩了寿宴规模,但是已经花出的钱就像泼出的水,收不回来了,对甲午海战所造成的创伤也永远无法弥补了。前后历时两年的慈禧大寿,虽然最后呈现是一切从简,但整个过程仍然是耗费了巨大财力。

明确记载于《皇太后六旬庆典》中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从“筹备饷需,边防经费两款”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运输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各宗亲大臣,文武官员共摊派约三百万两。前面的浩大工程已经花费了那么多,慈禧最后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罢了,也可能是因为她只能或者只懂得做这么多了。

我们没有必要去苛求一个历史人物尽善尽美,因为每一个人在面对选择时都可能会出现偏差,慈禧太后错了很多,但是最后关头,她也并不是真的如一些人所想——穷尽奢侈,而是,像一个无助的普通老太太,安静地坐着,望着远方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