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6个地面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共计459门火炮同时怒吼,成千上万的炮弹呼啸而过,瞬间倾泻在金门岛上。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8·23金门炮战”。
一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随后,美国与中国台湾地方当局签署《共同防御条约》,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大业一时间受阻。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中国人民又重新聚焦回台海问题,于是,自1954年9月至195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率先攻克了上、下大陈岛和一江山岛,并且炮击南麓岛、高登岛以及金门周边岛屿,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
由于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斗争,使得美国意识到如果因为“外岛”问题,和中国爆发全面战争,是得不偿失的,由此,美国转而只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纳入防御范围,却把中国沿海的其他岛屿,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从而,维持台海地区的领土和政治现状,这就是所谓“神谕”提案,其实质就在于实现“两岸分治”,借此制造“两个中国”,妄图进一步分裂中国。
这一提案由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杜勒斯提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首肯,并得到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的认同。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这一阴谋立刻遭到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地方当局的极力反对,由此,使得美、蒋对于金门、马祖等所谓“外岛”的态度产生分歧,何况蒋介石始终视金门、马祖为“重返大陆”的跳板,在“外岛”前线部署了近三分之一国军精英部队, 并且相继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从事袭扰行动。
1958年7月 17日, 蒋介石更宣布, 三军已处于“特别戒备状态” , 全体官兵停止一切休假,而高级将领更轮番巡视金门和马祖地区,同时,利用其海空优势,对大陆沿海进行抵近侦搜和骚扰。
二、
美、蒋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也为解决两岸问题,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第一次台海危机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曾提出“两步走”战略,希望先以“和平解放台湾”来打破中、美外交的僵局,同时,彻底解决沿海岛屿问题。
但是,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抛出所谓的“神谕”提案,提交“联合国”,分裂中国的企图不言而喻,也使得蒋介石与美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于是,党中央决定及时调整战略,开始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民族大义作为最优先和紧迫的任务。
调整后的战略,转而争取和支持蒋介石,以共同抵制美国分裂中国的企图和阴谋,同时,重申“和平解决台湾”的对台战略,同时,意识到解放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在亚洲的中东和远东地区构筑起东、西两条防线,围堵苏联,中东地区,以阿拉伯国家为主,而远东地区则以第一岛链为主。
但1958年的春夏之交,西方的中东防线崩溃,黎巴嫩、约旦和伊拉克的亲美政权率先垮台,威胁到西方国家的石油安全,于是,美军开始在黎巴嫩登陆。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东国家的侵略激怒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全国6000多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美军的暴行,同时要求美国从中国台湾撤军,于是,一场在国际背景下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的“金门炮战”便孕育而生了。
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
三、
这里,英、美联合国提案的根本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等外岛,隔断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联系,从而,重回杜鲁门总统实现“台湾中立化”的阴谋和企图。
在此背景下,蒋介石加大金马、马祖的防御,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就是强化和强调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联系,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为此,1958年7、8月之间,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开始商量对策,运筹帷幄,短期内,急调空军六个歼击机团、一艘舰艇,以及一个炮兵团、一个坦克团入福建集结,并伺机而动。
于是,震惊中外的“8·23金门炮战”开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猛烈炮火,彻底截断了金门守军的补给,此时,美军开始登场,急调第七舰队主力和第六舰队部分兵力,在台湾海峡集结,蒋介石以“共同防御条约”为由,要求美军协防金门、马祖。
但随即,也就是9月4日,杜勒斯发表声明,将美国的底牌暴露得一览无余,一旦台海爆发战争,将由中国国民党军主导,而美军只负责保护海上运输,从而,也彻底揭穿了“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军对蒋介石的承诺是有条件的。
蒋介石千方百计想将美军拖下水,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美军双方却极力避免直接冲突,毛泽东主席还指示,只打蒋舰,不打美舰,而且,一旦炮响,美舰不仅没有开炮还击,反而转向公海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