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舆评 | 董明珠“海归间谍论”惹争议:企业家“强IP”亦需强约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51:00    

媒体报道截图。

当下,企业家不仅是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舆论场中的重要角色。尤其在“企业家IP”愈发成为品牌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企业家的一言一行往往直接影响企业形象,甚至引发广泛的社会舆情。

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的言论招致批评,便是一例典型案例。这也引出了企业在舆情管理上亟需面对的课题:如何防范企业家不当言论引发负面舆情冲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强有力的企业家IP,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话语风格,有助于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出企业形象,增强公众记忆点,凝聚品牌忠诚度。从“格力董明珠店”到“董明珠健康家”,可以看到,格力的企业家IP战略也在推向深入。

然而,企业家“强IP”的弊端也需引起警惕。一旦企业家抛出不当言论,特别是卷入较为敏感的议题时,公众感知的企业形象可能迅速转向负面,甚至产生裂变式的舆情扩散,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声誉损失。

董明珠此次的“海归间谍论”,一是涉及人才歧视与公平就业的社会议题;二是关涉国家安全这一政治敏感领域;三是挑战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流动的共识。

媒体指出,其言论会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同时也与政策方向相悖,甚至被认为还会在海外产生不良影响,使得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决心遭到怀疑。有观点指出:很难想象,一家中国知名科技企业的掌门人,会在企业人才的选拔上设置这样的标准。批评之意不可谓不严厉:“海归间谍论”是一次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董明珠以及格力,也因而遭遇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

如何“灭火”考验格力,格力也亟需作出积极应对。但放眼长远,“防患于未然”永远是上策。如何规避企业家不当言论引发负面舆情,是企业方亟待思考的议题。具体而言,应构筑系统化的‌事前防控机制‌。

建立“企业家言论负面清单”是基础工作。譬如,政治敏感话题、行业攻击性言论、就业歧视性表述等,都应当被纳入这份清单。董明珠“海归间谍论”风波中,人才政策、国家安全话题,显然也应列入高度风险类别。企业可组建由公关、法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组成的跨职能团队,定期更新这份清单,并向企业家提供明确指引。

‌场景化预案制定‌同样不可或缺。不同场合的言论风险等级差异显著:股东大会、媒体专访、行业论坛等公开场合风险最高;内部会议、社交平台次之;私人交流相对安全。格力此次争议正发生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也属于风险场景,也需谨慎。企业应为每种场景制定差异化的发言和应答策略。

系统培训是提升企业家表达素养的关键。这种培训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应对技巧”,而应包含舆情案例分析、敏感话题模拟演练、即兴发言结构训练等。特别需要培养企业家的“麦克风意识”——始终假定自己处于被记录状态。董明珠在多个场合展现出的直言不讳风格,虽然塑造了鲜明个人形象,但也增加了言论风险。

‌重要发言审核流程‌是制度保障。重大场合的发言,尤其是面对股东、媒体或公众的重要表态,不应仅靠个人即兴,而应有专业团队协助进行风险研判。企业可以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尽可能提前预判识别敏感度、争议点,避免事后补救的被动局面。尤其对于拥有“强IP”企业家的企业,更应在制度上设置“缓冲带”,以防企业家“真性情”演变为“真危机”。

说到底,企业家“强IP”亦需强约束。企业在强调个人特色、打造差异化形象的同时,应对企业家的发言进行有效制约,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舆情防控体系。如此,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稳健前行,真正实现强IP、强品牌、强发展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