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布了一篇关于如何在鱼缸中养水草的文章,在分析水草作用时,鸫龟先生指出水草可以直接吸收铵离子,在处理氨氮上,可以代替硝化细菌的作用。有些朋友对“水草能代替硝化细菌处理氨氮”这一说法,反应激烈,认为是“一味贬低硝化细菌的作用”。对于这些朋友的反应,鸫龟先生倒是一点也不奇怪。由于广告的影响(此处为何要说广告?什么东西需要广告?),导致硝化细菌在养鱼圈非常出名,可以说是达到了被神化的地步。开缸养水、水质混浊、水有异味、鱼缸换水、新鱼入缸、处理鱼屎残渣,甚至连鱼病了,统统都是加硝化细菌!……如此等等,硝化细菌可谓无所不能,受众非常多。由于很多朋友对硝化细菌能包治养鱼百病,深信不疑,突然出现鸫龟先生这么一个不着调的家伙,说它的作用也就那样,甚至连水草都能代替它,有些朋友看不惯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在文章中,鸫龟先生并没有否认硝化细菌的作用,只是指出它的作用就是处理氨氮,除此之外并不具备其他衍生出来的神奇能力。而且处理氨氮的工作,水草同样也可以做,且效果比硝化细菌更好,不会产生硝酸根(硝氮)积累问题。如果说真有“贬低”硝化细菌的地方,那就是告诉了大家,要理性看待硝化细菌,没必要把它神化。
不过既然不少朋友对此反应强烈,至少能说明一点,就是那篇文章质量欠佳,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因此,鸫龟先生决定再写两篇文章,溯本正源,详细起底硝化细菌在鱼缸中的作用,以及为何说水草可以代替硝化细菌处理氨氮,算是给这些朋友们一个公开回复,也算是继续对硝化细菌做一个科普,供感兴趣的鱼友参考。至于为何要分两篇文章论述?因为鸫龟先生预估了一下,要想把这个问题详细说明白,至少要差不多一万字以上。这么长的文章,而且还是枯燥乏味的科普性质,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耐心读完,考虑到可读性,分开来说更好。
说到硝化细菌的作用,就不得不先说下水体中氮的存在形态和氨氮的危害。自然水体中的氮,主要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大类。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酰胺、氨基糖、尿素等都属于有机氮,其来源和动植物体有关,包括动物的排泄物。无机氮又分为氨态氮(NH3)、铵态氮(NH4+)、硝态氮(包括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其中氨态氮和铵态氮,合称氨氮。
尿素是常见的有机氮之一
在上述各种形态的氮中,铵和硝酸盐,毒性较小,低浓度下可以认为无害。亚硝酸盐是有毒的,且具有致癌性,但容易被氧化为硝酸盐。有机氮类化合物也是无毒的,且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经微生物分解后才可以。问题就出在有机氮的分解上,很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都能分泌蛋白酶,分解有机氮并释放出氨气(NH3)。这些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其中主要是细菌,因此又称为氨化细菌,是它们分解出了氨。
氨气是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能够灼伤人体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甚至造成死亡。关于氨气更多知识介绍,鸫龟先生建议大家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氨气”,点击搜索,即有关于它的百科知识。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危害等方面,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氨气不仅对人危害很大,对水中的鱼类同样也是如此。虽然我们把氨态氮(即氨气NH3)和铵态氮(即铵离子NH4+)合称为氨氮,但从危害性而言,有毒的主要是氨而不是铵。虽然有点绕口,但还是希望大家能把它们区分开,不能打错了靶。
鱼缸中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鱼食残渣和鱼便等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的氨化分解;二是鱼呼吸和体内蛋白质等代谢产生的废弃物,经鱼鳃和排泄孔释放到鱼缸水中。氨气能够对鱼产生危害,主要原因是因为以下两点:
(1)氨气本身是有毒的。会对鱼产生刺激,破坏鱼体表、鱼鳃和消化道等处的粘膜,进而引起这些组织器官出血,产生病变。同时氨气也具有神经毒性,会危害鱼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者直接中毒死亡。
(2)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一水合氨也是具有刺激性、毒性的物质,并可弱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可以改变鱼缸水的PH值,这些特点都会对鱼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一水合氨更严重的危害,是因为它具有组织渗透性,可以通过皮肤和鱼鳃渗透进入鱼体内部。当氨进入血液中时,会与血红蛋白相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急剧下降,鱼产生缺氧现象,这称为血氨中毒。所以鱼出现氨急性中毒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呼吸困难,大口急促呼吸,直至因窒息死亡。此时即便是爆氧,也无法拯救,因为血红蛋白已经被氨占据,血液无法携氧。唯有紧急换水,或许才有缓解的可能。上文中,我们说对鱼产生毒害的是氨而不是铵,原因也正是如此。铵离子没有组织渗透性,低浓度下对鱼并没有明显毒性危害,我们要控制的是氨。
因此,氨气对鱼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可以说是鱼缸里的头号杀手。要想养好鱼,首要的就是要降低鱼缸中氨气的含量。而绝大多数养鱼人,依靠的就是硝化细菌。是时候介绍本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硝化细菌了。
在地球氮元素循环中,有一类微生物地位十分重要,它们可以将有毒的氨氮,依次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一程被称为硝化作用,它们也因此被命名为硝化细菌。又根据分工不同,生成亚硝酸盐的,叫亚硝化细菌;生成硝酸盐的,称为硝化细菌。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硝化细菌,实际是包括两类,即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每一类别当中,都由不同菌属的细菌所组成,如亚硝化细菌有亚硝化球菌、单胞菌、螺菌和叶菌等;硝化细菌有硝化杆菌、球菌和刺菌等。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1)铵离子的生成,主要是通过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进而电离出铵离子,或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离子:
也许有朋友会问,你说的这个铵离子与硝化细菌有何关系?别着急,咱慢慢往下看。和通常理解的不一样,硝化细菌实际处理的不是有毒的氨,而是几乎无毒的铵离子。为何要单独提出这一说法呢?是因为对于铵离子的处理,除了硝化细菌,其他东西也可以做,有时效果更好,比如我们以后要说到的水草。
(2)亚硝化细菌将铵离子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
上述反应被称为亚硝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根离子也是有毒的,且具有致癌性。但好在其容易被继续氧化,生成低毒的硝酸根离子。
(3)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
上述反应被称为硝化反应,至此铵离子就被氧化成了硝酸根离子。虽然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是低毒的,但铵离子上面连接着有毒的氨,铵被氧化后,氨要继续通过平衡反应生成铵,氨也就逐渐被消耗掉(仍然很绕口)。所以也就相当于硝化细菌将有毒的氨转化为低毒的硝酸根离子,其总的反应方程式可以列为:
以上就是硝化细菌处理氨的基本过程,这也是硝化细菌在鱼缸中存在的主要价值,那就是处理转化有毒的氨,这一作用,确实对养好鱼非常重要,可以使鱼免受氨氮危害。
硝化细菌有效化解鱼缸中有毒氨氮的危害,作用确实重要。但据此将其他功能,也安在硝化细菌头上,甚至将其神化,似乎无所不能,这就没必要了。比如以下常见的说法:
(1)硝化细菌可以分解鱼食残饵、鱼粪便。
这一说法,不知道是从何而来,但确实很多人相信。硝化细菌处理的是氨氮(确切的说是铵),并不是鱼食或鱼屎。虽然鱼缸中的氨氮是由鱼食残饵或鱼便,经腐生菌分解而来的,但你能说人吃苹果就相当于人能啃苹果树吗?硝化细菌是无法分解鱼食残渣和鱼便的,分解它们的是腐生菌,分解后的产物氨氮才是硝化细菌的食物。
(2)硝化细菌能够使水清澈。
能让水变清,这又是硝化细菌的一个神话。很多朋友说没错啊,我加入硝化细菌后,水变浑浊了,然后开了过滤,3-7天以后水就清澈了,这难道不是硝化细菌的功劳吗?这还真不是,相反,造成水混浊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加的“硝化细菌”。
说实话,对于鱼缸水质混浊问题,鸫龟先生一直很困惑。因为无论是养龟还是养鱼,都没有加过硝化细菌,也没有出现过在加水初期缸里白水(浑水)现象。比如这两个养乌龟的塑料缸,一开始加水养龟的时候,没加过硝化细菌,也没有出现过白水问题,期间换水频率也不高。特别是从9月20左右一直到目前12月13日,一直没有换过水,只是在水蒸发变少时,重新加水。水底已经很脏,但水质清澈,鱼在里面仍生活的很好(乌龟已经冬眠了)。显然这并非硝化细菌的功劳,因为自然形成硝化系统需要很长时间,在开始时无法起作用。
鸫龟先生养龟的缸,没用过硝化细菌但水质常清
下面新换的这个鱼缸,在加入自来水24小时后放入水草,然后再过24小时就开始放鱼。一直到今天,差不多快一个月了,也没有出现过浑水问题。所以,水质的澄清,是靠硝化细菌吗?显然不是,因为还没有听说过硝化细菌24小时就能自然建立完善的。
鸫龟先生新买的鱼缸,加入水草24小时后即开始放鱼入缸,没加硝化细菌水质常清
反过来再看,很多人都反映,加入硝化细菌后,水先混浊,然后变清,并认为这是硝化细菌在起作用。其实造成水质混浊的原因,恰恰就是加入的“硝化细菌”。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活体硝化细菌的保存,要受到温度、氧气、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存储并不容易,很容易造成死亡,影响活性。就算是粉末状的休眠期菌,同样也有保质期,也要受制于上述条件的限制,并非随便就能保存下来。所以早就有很多朋友怀疑,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硝化细菌制剂,特别是低价产品,无论液体还是粉末,里面大部分是营养物质,少部分才是不知是否有活性的硝化细菌。加入硝化细菌后,水出现混浊,就是因为这些营养物质。和硝化细菌有关的,无论是氨、铵、亚硝酸根,还是硝酸根,溶于水后都是无色透明的,并不会造成水质混浊。而其后水又变清,也不是硝化细菌的原因,真正起作用的是腐生菌,将加入的这些微小颗粒营养物质分解,水才重新变清澈了。
最后不客气的说,不要说过滤器、爆氧之类的连开3-7天以上,就算你什么都不做,将水静置,三天以后也会自然澄清了,这根本就不是硝化细菌的作用,而是水中存在物理吸附和沉降、化学反应与微生物分解等自然净化过程,都可以使得水变清。
(3)硝化细菌可治疗鱼病。
硝化细菌能够治疗鱼病,也是一个常见的说法。一旦有人在网上反映自己养的鱼病了,总会有一批朋友在下面支招:“硝化系统不完善”、“赶紧下硝化细菌”等等之类的说法,将硝化细菌当成了灵丹妙药。
客观来说,硝化系统不完善造成鱼生病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如上文所述,氨在水中的积累,会造成鱼生病甚至死亡。硝化系统不完善,意味着对氨的处理不好,确实容易导致鱼生病。但鱼一生病就推荐下硝化细菌或者归因为硝化系统不完善,这就说不过去了。
鱼生病时应用药而不是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的作用是转化氨氮,以免造成鱼氨中毒,实际上起到的是解毒的作用,平常作为预防氨中毒使用,是可以的。但鱼生病,氨中毒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致病性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带来的。硝化细菌不是杀菌、杀病毒药,它要如何去治疗疾病?相反,此时大量加入硝化细菌,只会使结果更糟,甚至加快病鱼死亡。因为硝化细菌是好氧菌,它的繁殖需要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可能会造成病鱼因缺氧而死亡,得不偿失。
因此,对于硝化细菌在养鱼中的积极作用,应该予以肯定,那就是硝化细菌通过转化氨氮,确实可以预防鱼类氨中毒,这是它的主要作用。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所谓功效,如分解鱼便、净化水质、治疗鱼病等,没有必要把它神化。
实际上,即便是转化氨氮,硝化细菌的作用也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因为硝化细菌的生存能力与其他细菌相比偏弱,并没有竞争优势。硝化细菌属于好氧的自养菌,繁殖速度缓慢,且极易受到水中溶解氧、温度、PH、光照强度等条件影响,实际对于氨氮的处理非常不稳定。这也是很多朋友的鱼缸,硝化系统动辄发生崩溃的原因。
例如从溶解氧来看,多数学者建议应保持1.5-2.0mg/L以上,低于0.5mg/L时,硝化作用趋于停止;温度则介于15-35℃之间,最适宜温度是20-30℃,低温下硝化作用趋于停止;酸碱度(pH)来看,以微碱性最好(7.0<pH<8.5),且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最适宜pH并不相同。因此,硝化细菌的限制条件很多,无法与异养型腐生菌相竞争,其在水中的生态位有限,作用也就没有宣传中那么大。
此外,我们通常只关注硝化细菌对氨氮的转化,而对于转化后的硝酸根离子的危害,却选择性的忽略了。没错,硝酸根离子单纯从毒性上,确实没有氨严重。但浓度高了,其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例如我国现行的饮用水国家标准(GB5749-2006)中,将硝酸盐的上限规定为10mg/L,也即意味着超过这一数值,对人体健康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硝酸根以后,并不会将其从鱼缸中清除,硝酸根会逐渐在鱼缸中积累,浓度越来越大,这可以说是硝化细菌处理氨氮的局限性。硝酸根浓度大了,一方面增大了水中盐度,可以产生盐分胁迫危害;另一方面,硝酸根在缺氧条件下(如底沙中),会重新被反硝化成亚硝酸根,甚至氨,对鱼产生毒害。有经验的鱼友,通常是采用定期换水的方法,来稀释硝酸根的浓度,避免产生危害。
氮在水体中,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式存在。氨气、铵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属于无机氮。其中氨和亚硝酸根离子是有毒的,其他在低浓度下都可以视为无毒。有机氮可以被氨化细菌分解出氨气,产生氨氮危害。硝化细菌能将氨氮转化为低毒的硝酸盐,这是它的主要作用。除此之外,类似于硝化细菌可以分解鱼食残渣和粪便、可以净化水质使其清澈,甚至可以防治鱼病等说法,都是没有道理的“神化”。对于硝化细菌的作用,我们应该理性去看待。
实际上,即便是转化有毒的氨氮,硝化细菌的作用也没有宣传中那样强。因为硝化细菌是自养型菌,繁殖速度缓慢,且极易受到温度、酸碱度pH、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氨氮的转化是不稳定的。单纯依靠硝化细菌,是无法真正养好鱼的,对此我们也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鸫龟先生,溯本正源,坚持分享简单快乐的乌鸫、乌龟和原生鱼饲养知识,欢迎关注。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欢迎以转发的形式分享,但请勿搬运,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