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市三个月行长离职、息差收窄11.6%,宜宾银行业绩承压背后的转型阵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7:58:00    

于1月13日登陆港股的宜宾银行,仅上市三个月便陷入多事之秋。这家以“白酒系”为标签的城商行,尽管背靠五粮液集团,却在资本市场首秀后接连遭遇业绩增速骤降、核心高管离职、资产质量隐忧暴露等多重挑战。

数据上来看,宜宾银行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微增0.5%和0.1%的成绩似乎勉强维持了增长曲线,但深入分析财报细节及市场动态,这家千亿规模银行的困境远比数字更复杂。

图源:宜宾银行官网

行长“闪辞”背后的战略困局

4月8日晚间,宜宾银行的一则公告引发关注:执行董事、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所有职务,辞任即时生效。这位在宜宾银行体系内深耕34年的“老将”,主导了该行港股上市的关键进程,却在上市仅三个月后突然离场。更耐人寻味的是,公告通篇未对杨兴旺的贡献致谢,仅以“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的格式化措辞一笔带过。

风口财经记者就行长杨兴旺辞任一事联系宜宾银行,对方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从履历看,杨兴旺自基层一步步成长,2021年正式出任行长后主导了多项关键决策,包括推动贷款规模扩张、深化与五粮液集团的业务绑定等。在其任内,宜宾银行2022-2023年营收增速保持在15%以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20%。

但这些策略在2024年遭遇现实考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6%,营收增速骤降至0.5%,净息差收窄47个基点至1.71%,位列港股上市城商行净息差降幅之首。

杨兴旺的离职或与其任期内的战略选择密切相关。在他的主导下,宜宾银行贷款结构持续向公司业务集中,2024年末公司贷款占比达80%,而零售贷款仅占8%。这种“重对公轻零售”的策略在经济上行期能快速做大规模,但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不良率飙升的背景下,资产质量风险加速暴露。数据显示,制造业不良率从2023年的0.84%激增至3.79%,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也升至1.99%。更值得警惕的是,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未来可能进一步侵蚀利润。

利息净收入“失血”

作为依赖传统存贷业务的中小银行,宜宾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暴跌11.6%,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营收增速降至0.5%。这一恶化背后是利率市场化深化与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双重挤压。从资产端看,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4.34%降至4.00%,主要受LPR下行和贷款定价能力弱化影响;负债端则面临存款成本刚性上升,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从2.26%升至2.43%。这种“一降一升”的剪刀差效应,导致净息差收窄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宜宾银行贷款结构的失衡加剧了息差压力。宜宾银行高度依赖公司贷款,其中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合计占比66.6%。这些行业在2024年普遍面临需求收缩、利润下滑,导致银行议价能力减弱。以制造业为例,该行对该行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但不良率却飙升至3.79%,不良余额增加1.56亿元。为维持规模扩张,银行不得不降低贷款定价,进一步压缩了收益空间。

此外,负债成本的上升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宜宾银行2024年存款规模增长18.3%,但定期存款占比持续攀升,推高付息成本。特别是五粮液集团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存款占比达32.7%,这类大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导致银行在存款利率谈判中处于被动。对比同属“白酒系”的泸州银行,其2024年净息差逆势提升10个基点至2.49%,更凸显出宜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短板。

多重风险叠加下的生存焦虑

除上述显性问题外,宜宾银行的深层风险图谱逐渐浮现。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增至10.23亿元,不良率虽微降至1.68%,但这主要得益于新增贷款的稀释作用。关注类贷款余额达5.03亿元,其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超过60%,未来潜在风险敞口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贷款集中度风险突出,对五粮液集团上下游企业的贷款占比达4.7%。

业务结构的失衡也限制了盈利弹性,虽然净利息收入占比高达72.3%,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仅0.65亿元,占比不足3%。尽管2024年金融投资净收益暴增至3.15亿元,但这种依赖资本市场波动的收入来源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也将进一步挤压宜宾银行的生存空间。四川省内城商行加速分化,成都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泸州银行通过差异化战略实现净息差逆势增长,而宜宾银行在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明显滞后。2024年,该行零售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71%,而泸州银行零售贷款增速达12%。在数字化方面,宜宾银行虽启动了数据治理平台建设,但线上化产品占比不足5%,难以满足年轻客群需求。

宜宾银行的困境是区域性中小银行生存现状的缩影,在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科技冲击、经济周期波动等多重压力下,单纯依赖规模扩张和传统业务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升级等领域存在信贷需求,宜宾银行有望依托本地资源,聚焦白酒产业链、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而能否在战略调整、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决定宜宾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突围。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宋光耀)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