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游戏攻略 人物百科 生活常识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贝多芬的一生简介:情人无数,却终生未婚

91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0 20:52:18    

先后多次被拒绝的贝多芬爱情经历十分坎坷,他的“情人”不少,但都没能同他走向幸福。

成长经历

成长经历造就一个人的性格。

贝多芬性格的激烈狂怒,和他的成长磨难密切相关。

12岁的贝多芬就担负起了养家的责任。17岁因父亲酗酒不能主家,贝多芬做了一家之主,担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少年时期的诸多辛酸,在贝多芬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创痕,而深重的责任感使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去承受命运的磨难。

在悲伤与压抑之下,贝多芬形成了偏激狂怒的性格,这些性格无疑也影响了贝多芬的恋爱与婚姻。

爱情的清教徒

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心灵急多少有些清教徒气息,他对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假借的观念,这些观念驱逐了那些肉欲。

贝多芬对爱情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极其严肃的道德感,青年时期的贝多芬的洁身自好,令他的朋友们叹为观止。

一次,贝多芬的朋友们拿贝多芬开心。

夏季的晚上,在莱茵河畔的音乐会巡回演出之后,大部分人马上就回到各自房间,只有少数几个人还留在大厅,懒洋洋的继续喝酒。一个胖乎乎的,臀部圆滚滚的少女为他们上酒,这少女一头浓密的红头发,大大的迷人的眼睛。

当贝多芬离开大厅去莱茵河畔散步时,同桌喝酒的伙伴把红发女招待叫了过来,悄悄嘀咕半天。起初女招待只是笑,最后她终于哈哈大笑点头同意。

贝多芬回来得很晚,酒馆里的人都睡了。女招待给他开了后门。贝多芬还没来得及脱衣服就躺在了床上。刚刚躺下,女招待就来到了他的床前。他没有看见她,因为屋内一片黑暗,但他感觉到女招待就在这里。

屋里散发着浓烈的薄荷花香味,使人头脑发昏,意志松懈,热血沸腾。是的,这是女人身上散发出的香气。贝多芬被一种欲望所燃烧,一种难以抑制的东西在吸引着他。

世界上所有生物中最普遍,然而也是最神秘的东西——女人,就在他身边,几步之隔她就会变得不再神秘,而且让人感到甜蜜。

然后贝多芬最后还是使劲推开了女招待,箭一般冲出房间。他的行为让朋友们大为惊讶,也开始重新审视起贝多芬。

贝多芬曾在日记中写到:没有心灵相通的情欲永远是一种兽欲行为。而后你不会有丝毫神圣崇高的感觉,相反你会感到更多的是懊悔。

耳聋的打击

强者的生活要比弱者艰难得多,强者要把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而弱者却满不在乎地把它公诸于众。强者要自己承受一切。

28岁那年,贝多芬耳朵聋了,这令他苦恼不已,更给他渴望的婚姻生活蒙上了阴影。

这时的贝多芬还没有像样的交响乐作品,而在这个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40部左右的交响曲了。虽然贝多芬的《悲伤》《月光》等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他的音乐抱负还未实现,偏偏耳聋像死神一样造访了他。

而那时他遇到了早在波恩就认识的歌唱家玛格丽达琳•维尔曼,但这场恋爱以病魔的袭击而结束。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耳聋的威胁让贝多芬脾气变得更加暴躁易怒,他有时甚至听不到玛格丽琳达的歌唱,这种尴尬令他自尊心大受伤害,几乎令他无法忍受,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最后他逃到了维也纳的乡村隐居了。

陷入热恋

1801年,贝多芬热恋的对象是朱丽埃塔•奎恰迪尼,他的那首著名的《月光奏鸣曲》就是赠给她的。

可是,贝多芬为了这次爱情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段爱情使他格外感到自己的残疾,而奎恰迪尼的风骚、稚气与自私,也使道德严谨的贝多芬十分苦恼。

1803年,奎恰迪尼另嫁他人,这段感情也宣告结束。

经过这场恋爱,贝多芬真正成熟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他逐渐战胜了耳聋带给他的精神打击,对艺术和生活的爱战胜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和源泉。

他开始创作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的转机。

幸福时刻

罗曼•罗兰说:猛狮在恋爱中,他的利爪藏起来了。

1806年,贝多芬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婚了,而且感情维系了四年左右,这段时光温馨而恬静,是贝多芬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由于这段爱情,贝多芬的狂放性格有了些许的妥协。这一年他所写的《第四交响曲》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比较平静的作品。

他把一首具有沉思性质的A小调短钢琴作品献给了特雷泽,作品上写着“献给特雷泽”。19世纪后期,人们重新发现了这部手稿,题献的文字被错误地读成了“献给爱丽丝”。后来“献给爱丽丝”就成了这部作品的名字。

除了《第四交响曲》,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都是这时期的产物。

也许是贝多芬暴烈、偏执、愤世嫉俗的性情,无形中使他的爱人受难,同时那些门第观念又使他自己感到绝望,婚约毁了。然而两人没有忘记这段爱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特雷泽还爱着贝多芬,贝多芬为一直保持着对她的美好感情,他自叹地写道:可怜的贝多芬,此世没有你的幸福。

永远的爱人

贝多芬去世后,人们在他的衣柜内的一个秘密抽屉中,发现了三封热情洋溢的情书,题为“至不朽的恋人”,没有人确切的知道收信人是谁,这成了一个世纪之谜。

1954年,卡茨内尔松的著作《贝多芬远方的终生心爱的人》一书问世。书中试图证明贝多芬那三封著名的信是写给特雷泽•特•布伦瑞克的妹妹约瑟芬•特•布伦瑞克的。

在1799年,贝多芬和约瑟芬就相识了。贝多芬是出色的钢琴家和有吸引力的作曲家,名门大家的太太们争先恐后地想到贝多芬那里做学生。

有两个少女被母亲从匈牙利的草原上,带到维也纳去见贝多芬。这两个姑娘很快就被贝多芬征服了。这个大众的偶像,对她们来讲几乎像神一样不可高攀的贝多芬,原来是一个很有魅力而且彬彬有礼的人。

约瑟芬和特雷泽姐妹俩都很羞涩,没有上流社会的附庸风雅与矫揉造作,这正是贝多芬所喜欢的。贝多芬朴实无华,他在她们姐妹俩身上看到了同样朴实的品德,很快师生之间就建立了真垫的友谊。直到约瑟芬出嫁后,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没有中断。

约瑟芬的婚事是被迫的,是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家族的牺牲品。爱吃醋的老头无情的折磨着约瑟芬,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厌恶音乐。只要约瑟芬碰琴键,干瘪的老头便发疯似的骂人、跺脚,甚至对约瑟芬抱以拳脚。

但这个外表较弱小巧的女人,内心却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她说服了丈夫允许她跟贝多芬继续学习。贝多芬的音乐可以给她带来欢乐,贝多芬的亲切使她感动。就这样,友谊和信任产生了新的感情,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情感与日俱增。

1804年冬天,约瑟芬丈夫过世,给约瑟芬留下了三个男孩和一个遗腹子。约瑟芬自由了,但是贝多芬却把自己束缚起来,因为他对未来没有信心,他在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担负起这有许多孩子的家庭,是否能做好约瑟芬四个孩子的父亲。

这段感情最终也未能开花结果。

贝多芬一生坎坷,终身未婚。纵观贝多芬的一生,他能扼住自己命运的喉咙,却未能使一个女子与他共度一生,晚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