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字适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出生于上海,父亲胡铁花是一个商人,母亲冯顺弟则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胡适在家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胡适童年时期在上海和家乡安徽绩溪度过。他在私塾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学习了古文、诗词等。此外,胡适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读《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1904年,胡适前往上海读书,进入中国公学(后改名南洋公学)学习;1910年,胡适赴美国留学,先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农学,后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在哥伦比亚大学,胡适师从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受到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这对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7年,胡适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与陈独秀、鲁迅等人共同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新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他呼吁大家用白话文进行写作与交流,一时间各种白话文的诗歌、文章脱颖而出,胡适也成为了无数青年的“偶像”
然,他在留学期间的独属于西方主义思想在中国使他后期风评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在陈独秀等人为了共产主义满腔热血的时候,胡适却选择了西方主义的自由以及民主,恰巧当时的胡适认为国民党可以实现他心中的自由与民主,从而开始和国民党亲近起来。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胡适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在台湾,他继续担任学术和教育工作,致力于推动台湾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
毛泽东多次邀请胡适回国看看,胡适都一一回绝了,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民主与自由,国民党最终没有为他实现,而胡适最终也在台湾去世了,漂泊他乡,没能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