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容并包.油画.沈嘉蔚.1988.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左至右: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裕藻、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
“蔡元培在画面中心,身前为主张新学的陈独秀拿着《新青年》和忠于旧学的辜鸿铭手持洋装书,蔡元培身后是大胡子马叙伦,左为胡适举着《文学改良刍议》,右为李大钊展开《每周评论》,鲁迅高举自己设计的校徽。画面右侧着长衫戴眼镜的梁漱溟手里拿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画面左侧背对镜头的是整理国故的刘师培。”
所谓旧派的刘师培和黄侃是章太炎的高徒,蔡校长“并包”了他们,而辜鸿铭最后被扫地出门。(许德珩语)
1922年5月14日,林长民曾当面挖苦胡适:“适之我们不怪他,他是个处女,不愿意同我们做过妓女的人往来。但蔡先生素来是兼收并蓄的,何以也排斥我们?”
桃之夭夭行星社,赞3
胡先生由于牢固的科学观而示人以不广,他在中国新文化启蒙运动史中就难免退处于蔡元培先生之下了。在「兼容并包」的启蒙学风里,孑民先生是置身于「兼容」之上的,而适之先生则局处于「并包」之下了。
极少臧否人物的梁任公说:而绩溪诸胡之后有胡适者,亦用清儒方法治学,有正统派遗风。——《清代学术史概论》
▲
李敖:别看他笑得那么好,我却总觉得他是个寂寞的人。
️ 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麻将是他的(____)
胡适
▲
胡适二十三岁
胡适(1891-1962),名适之,安徽绩溪上庄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驻美大使等职,新文化运动奠基人与领袖,拥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等。
️刘半农、宋庆龄、孙科和他同岁。艾森豪威尔校长比他大一岁,梅贻琦校长比他大两岁,鲁迅比他大十岁,蔡元培校长比他大二十四岁。
胡适两岁时随母到台湾——父亲胡传(名铁花)的任上去,五岁,父死,娘俩回到绩溪上庄相依为命。母亲家教甚严,他也凡事唯母命是从,所以不管有多少女友,只要母亲一句话,他立刻就和江冬秀结了婚。
▲
绩溪上庄村图.《上川明经胡氏宗谱》
1911年.上海图书馆藏
歌中唱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1906年,十五岁的胡适被生活丢进上海中国公学,先上学,后留校。
️1901年,因为义和团闹事,中国赔了洋鬼子四百五十兆两银子,其中美、日各占7%。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退赔。1909年,美国开始分批退款,清政府便用这笔款设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当年便送出了包括梅贻琦在内的47名留美学生。
▲
胡适与许怡荪在上海
1910年,胡适离开上海公学无所事事的时候,同乡兼同学许怡荪资助他考官费留美,于是他闭门读书两个月,到北京又用了一个月的功,竟然就考取了。其实他的平均分是不及格的,但他国文得了一百分,因此得以名列第55名,入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农学。——同榜留美的赵元任考了第二名,入康大学数学。胡适选农学科是因为不收学费,这样把官费省下来可以寄回国给母亲做家用。
▲
第二届庚款留美学生会集上海乘船前合影.1911年8月
1915年,胡适去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五年后,冯友兰也进了哥大师从杜威。
1917年,由于在陈独秀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被陈推荐进北京大学作了文科教授,冯友兰是他班上的学生。
1918年,把一年的教案整理为《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经蔡元培隆重推荐,引起轰动,但此书终其一生再也没写出下卷,林语堂笑其为:“善著上卷书”。1931年冯友兰推出完整版的《中国哲学史》。
️胡适为什么只写了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呢?胡先生不同于冯友兰、顾颉刚诸先生:有点证据,就先把议论发了再说。冯著《中国哲学史》的第一版就错误百出,到二、三版再慢慢改正。胡适则不然,他受了盛名之累,出的书第一版就不能有大错,落笔千钧啊!
在《哲学史》里,胡适创立了新式标点,介绍了实验主义,攻击了孔家店,把中国文学带到了一条新路上。
▲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据诺贝尔官方数据库,胡适曾与1939年和1957年两次被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和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个笔会和鸡贼·赫定还提名过林语堂和鲁迅。
▲
陈衡哲与任鸿隽
陈衡哲,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女作家之一,胡适婚前在美国留学时就追过她,后来嫁给了胡适的好友任鸿隽(叔永),胡适也遵寡母之命与早定婚约的江冬秀结婚。
陈衡哲是胡适的红颜知己,胡适向北大校长蔡元培力荐陈衡哲,使她成为民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
▲
任鸿隽、陈衡哲与胡适
1920年9月16日,任鸿隽与陈衡哲结婚,证婚人是蔡元培,胡适允作赞礼。
任氏夫妇一直是胡适的至交,也是他事业上最亲信的左右手。他应该是对任太太不存罗曼蒂克的幻想的。但任、陈的婚姻如此美满,胡适自己家里有个目不识丁的老婆,相形之下,他免不了艳羡他们的幸福,于是骗过江东秀给自己的女儿取名苏菲(Sophia 陈衡哲的英文名)。虽不能说纪念他同陈衡哲那段旧情,至少也希望女儿长得像瓦莎学院优等生莎菲一样的聪明好学。
莎菲女士看到胡适无意解除包办婚姻并于1917年和江冬秀结婚,才在1920年嫁给任叔永,说不定也痴痴的等过胡适呢。
️所以新文学、新诗、新文字,寻根究底功在沙斐,沙斐,沙斐!黄河远上白云间,你就是天上的白云,人间的黄蝴蝶啊。沙翁说:脆弱呀,侬的名字就叫女人。我们的新文学大师们全部的烟士披里纯,都由你而发,没有你哪里有胡适之、梅光迪,任书永和朱金龙?没有你哪里有夏志清、颜元叔、余光中……啊!
陈衡哲的照片存世很少,且较难看,很难搜到“像样的”,但是像林徽因、冰心她们同样去美国留学的当时的名人,照片多的很。
我看过“莎菲日记”陈衡哲另外几本短篇小说和散文集也看过,文笔也不如林。
韦莲司
▲
Edith Clifford Williams
韦莲司(Edith Clifford Williams)(1885-1971) ,美国人,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的女儿。1914年6月与胡适结识,在此后48年的岁月中,一直作为胡适的粉丝和女友而终生未嫁。
「其人极能思想,读书甚多,高洁几近狷狂。余见女子多矣,其真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唯一人耳。」
▲
韦莲司自画像
无奈韦氏老夫人比《西厢记》里的崔老太太还顽固,禁止异族通婚,肤色不同,难成眷属,一个纽英伦的世家女怎能下嫁给支那男?
胡适无意违背母亲的意志,也绝不肯悔除婚约,让老人家伤心的。诚然他喜欢和有脑筋的洋人女子谈话通信,可是也并没看出有同她们谈婚论嫁的意思。
▲
1953年胡适美国重游
(由左至右)叶良才、江冬秀、韦莲司、胡适
此外还有一位和胡适通信很多的瘦琴女士(NELLIE B. Sergeant ),“年事稍长,更事多,故谈论殊有趣味”,没有证据表明胡适喜欢姐弟恋。
️ 枝上红襟软语,商量定,惊地双飞,何须待,销魂杜宇,劝我不如归?——胡适《满庭芳》中用美国没有的杜宇鸟象征在中国的未婚妻,用中国没有的红襟鸟象征韦莲司。
江冬秀
▲
江冬秀
江东秀与胡适同年,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二人都属兔,夫人长先生数月。胡太太在麻将桌上赢的钱也是胡家的经常收入之一种,她每打必赢,不知何故。
《传记文学》影印过江东秀晚年的手迹,那几个字实在是见不得人的。连他先夫提倡的新式标点她都会用错,驻美期间她还停留在看武侠小说的阶段。
▲
胡适与江冬秀
胡太太既不懂英语,胡适他老人家还得上街买菜,实在是够辛苦的。住在小公寓里,太太一打牌,家里客人多,胡适既无办公室可去,要静心读书、写文章也不可能了,这样长期伺候太太打牌,胡适即使有早年的壮志雄图也早已消磨殆尽了。
胡适如能同陈衡哲这样的女子结婚,当然生活要美满的多。且不说住在纽约那几年胡适定不下心来做研究,即在二三十年代胡适自己太忙,太太没有现代医学常识,也不知如何管教子女,弄的爱女夭折,二儿子思杜从小身体虚弱,教不成器。一个家庭里产生了这两大悲剧,总不能算是美满的。
▲
1936年.胡适与夫人二子.左祖望右思杜
1958年秋胡适返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之职。临死前两天,胡老先生为了太太打牌嘱咐王秘书:“帮我买一所房子,给我太太住。”
因为傅斯年先生留下的规矩:中央研究院公家宿舍不准打牌,而院长寓所内却常听到牌声,不免于心不安。
▲
曹诚英
曹诚英(1902-1973),又名佩声,安徽绩溪旺川人,胡适三嫂的妹妹,胡、江二兔结婚时的伴娘。此后胡、曹一直有诗书往来。
▲
1923年.胡适、曹诚英、徐志摩、朱经农等在海宁观潮
1923年到杭州疗养的胡适与离婚在杭州读女中的曹诚英在烟霞洞同居,后有身孕,堕胎。
1934年,曹诚英步胡适后尘也入康奈尔大学农学科,归国后成为我国首位农业女教授。曹在美期间,胡适还写信拜托韦莲司照顾她。
️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哪一个,孤身怪可怜。——胡适《尝试》
张爱玲说
▲
张爱玲《秧歌》扉页.台湾皇冠出版社
她给胡适寄书、写信,绝非一时雅兴或以文会友,她是张爱玲,她向来没这个爱好。——她从小就仰慕胡适,但是在移民之前才开始和原驻美大使通信。
胡适的住所在纽约东81街104号五楼H号,那是他当年卸任“驻美大使”后租赁的旧房子。彼时,胡适与妻子江冬秀早已年过花甲,本该颐养天年的日子却过得清贫而落寞,没有工作,没有收入,靠着为数不多的一点儿积蓄过活,“门前冷落鞍马稀”。
1955年11月张爱玲抵达纽约后,曾去拜访过胡先生两次。可惜张不善辞令为人木讷,谈话并不投机。张爱玲说:确是如对神明,不知如何逗他开心。二人关系见面后反而疏远了。
▲
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与其女李菊藕(张爱玲的祖母)
1955年胡适64岁,张爱玲35岁。她来美国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女版的“林语堂”。也许,在张爱玲看来,林语堂那些《京华烟云》之类的小说,对她来说不在话下,可胡适的学问,她是万万做不来的。
再后来张爱玲住进难民营,胡适曾“不请自来”到难民营探望过一次,送胡适出来时张爱玲写道:
我送到大门外,在台阶上站着说话。适之先生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我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
️中国的新诗,经过胡适,经过刘半农、徐志摩,就连后来的朱湘,走得都像是绝路,用唐朝人的方式来说我们的心事,仿佛好的都已经给人说完了,用自己的话呢,不知怎么总说得不像话。
唐德刚说
▲
1952年4月.胡适在普林斯顿大学
对胡适而言,这两位作家(张爱玲)都是毫无名望的,他有时间读他们的赠书,表示他手边没有急急要办的正事。胡先生有时间批阅纽约、旧金山出版的侨报副刊,比他太太靠打牌消磨岁月,实在好不了多少。
那几年他少了一份配合他身份的工作,只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藏书部馆长之职,每年领取几千美金,贴补家用。
他一方面整理国故,忙于考证,一方面关心时事,多写政论,简直没有时间吸收西方的新学问,新学说。
他讲究为人、立说前后一致,今日之我从不于昨日之我挑战。他的为人处事真是内圣外王的承继了孔孟价值的最高标准。反胡阵营中找不出一位学问、见解、人品比胡适更高明的主将。
▲
胡适与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
夏志清说
▲
胡适(右)与哥大校长艾森豪威尔(中)
️ 胡适的确把哥大看成了北大,但是哥大并没有把胡适看成胡适。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把整个中国文学的遗产重新估价了,他以前没有几个学者敢像他那样公然表扬小说的价值,声称水浒传、西厢记足可与离骚、庄子、史记相提并论。
50年代胡适同林语堂先生(辞掉南洋大学校长之后),大半时期留在纽约。经常来哥大借书,假如哥大有意聘请他们为中文系教授,他们一定乐意接受的。中文系的主管哪里会有此肚量?胡林二人来了,那些美国汉学教授岂不相形见绌?所以美国著名学府乐于聘用赵元任这等专门人才,而不敢聘用胡适、林语堂这样的通才。
哥大既是他的母校,胡适如能在中文系开讲中国哲学史、文学史的课程,一定特别卖力,还可能提起精神,写出一两本英文著作来。
️ 他喜爱《老残游记》胜于《红楼梦》。
▲
胡适在甲戌本《红楼梦》上的题字
胡适仅能提一提当年纽约两大日报所刊载的畅销书目录,实在太不合我国新文学开山祖师的身份了。骨子里他同周作人一样,厌恶古老中国的非人文学。《红楼梦》、《水浒传》所刻画的中国社会都是极不人道的。
▲
1959年台北.胡适(中)与夏济安(左二,夏志清的哥哥)
1947年,纽约华侨富商李国钦想给北大的年轻教员3个留美奖学金名额,文、法、理各一。刚到北大工作不到一年的夏志清过关斩将,得到文科惟一的名额。发榜后,十几位教员一起到校长胡适那里表示抗议:夏志清有什么资格?胡适虽然不喜欢夏志清,但非常尊重评选委员会的决定,因此,夏志清得以留学。
夏志清后来从留美学生而英文博士而中文教授,他有理由认为自己是一块被胡适错判为石头的玉璧,他有信心当自己的书送达胡适手上时,会一下子从胡适那里得到肯定——他渴望了十几年,可是胡适竟然死了——还来不及肯定他!
钱穆说
▲
胡适(右二)与北大校长蔡元培(中)
胡适之早年游学美国,归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任公、静安亦同在北平。适之以后生晚学,新归国,即克任公、静安鼎足并峙。抑其名乃渐超任公、静安而上之……故三人之中,适之乃独一时向望所归。
胡君治学,途辙不正,少得盛名,更增其病。其心坎隐微处中疚甚深,恐难洗涤。将来盖棺论定,当远不如章太炎、梁任公,胡君一生不讲西方精微处,专意斥责本国粗浅处,影响之坏,贻害匪浅。
据说胡适有段时间想研究汉代古文家刘歆,但是看到钱穆所著的《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后大为赞赏,力荐其赴北大任教,后来北大没要,所以钱穆去了燕大。
▲
胡适于1917年任北大文科教授的聘书
“我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有时我自称为历史家,有时又称为思想史家,但我从未自称我是哲学家,或是其他各行的什么专家。”——胡适
▲
胡适博士装油画像
陈独秀: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过,都不应该专归到那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毛泽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
蒋介石: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
▲
1960年,胡适在南港寓所前
李敖:这两三年的努力简直是奇迹,一篇文章带起了一个思潮,一个思潮引起无数的响应而汇成一个运动,每个运动都以《新青年》为源头。我们只消肯定他在文学革命的贡献、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民主宪政的贡献、学术独立和长期发展科学的贡献,我们就可以“论定”他对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贡献了,除此而外,一切都是余事!
胡思杜: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来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
思杜是“思念杜威”的意思,他少年在上海读书时就不学好,在美国读书八年又学了一身坏毛病。1948年胡适全家离开北平时,思杜刚刚回国,坚决不走,胡适无奈留下一笔费用带着祖望离开。1957年,思杜自杀。
▲
胡适在甲戌本《红楼梦》上的题字
林语堂:他的朋友,或自称是他朋友的人,实在太多了,因此我有一次在我主编的幽默杂志《论语》上宣布:这本杂志的作者谁也不许开口“我的朋友胡适之”,闭口“我的朋友胡适之”。
季羡林:我认为胡适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反对共产主义,但是拿他那一把美国尺子来衡量,他也不见得赞成国民党。
️ 鲁迅去世才两年,就有《鲁迅全集》20册问世。胡适去世16年了,我们还看不到他的全集,这是说不过去的。
▲
中央研究院成立第二十周年纪念会部分院士合影
胡适(一排右四)梁思成(三排左二)傅斯年(后排右三)
️ 他的中学止于“乾嘉”,西学亦未超过赫胥黎、杜威二人。